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替代,除了個別場合,最主要的實現形式就是電力。換句話說,可再生能源轉化成電力,通過一個新型的網絡讓這些電力與使用者互通有無。由此,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首先在電力產業中興起。此次,電力產業革命的表現主要在哪里?一是能源替代,二是電網理念變革。
能源替代
能源替代是時代的要求。當前世界大量燃燒煤炭,產生了過多的二氧化碳,且污染了空氣。對于中國而言,目前能夠看到的大規模能源替代包括兩個方面。
天然氣對煤炭的替代。中國應當有一個“氣時代”,即大規模開發應用天然氣的時代,來補上工業化的這一課。對電力而言就是增加天然氣發電裝機,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比例很低,僅4%,而發電量更低,約2.3%,未來發展空間很廣闊。
可再生能源對煤電的替代,其實質仍然是對煤的替代。這個替代的意義已無異議,現在需要解決的是,替代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日負荷特性中風電和光伏電的供給特性與負荷需求特性不配合問題,需要另外的電源作為補充,以保障因供給特性的隨機性而不能滿足需求的那一部分電力。另一個問題是年負荷特性中有一段風電、光伏電不發電或少發電而導致的電力缺口,這或者需要一系列的補充電源,或者侵占系統檢修容量。于中國而言,還要研究大規模開發北方風電資源遠距離輸送的技術經濟問題。
能源替代還有一個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那就是新技術替代。這是一個經常性的過程,因為新技術會帶來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只不過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技術替代更具創新性。
電網理念變革
電網的形成是由電力的規?;虚_發與用戶的分散布局所致。傳統電網實行廣域聯網運行,從中獲得多項好處,這在傳統電網理論中都有明確的結論。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入網,分布式電源入網,特別是未來龐大的建筑體工廠企業廠房、居民小區廣泛裝設應用的分散小型電源接入電網,對既有的電網理論是一個顛覆,也是一個補充,或者說電網格局需要重構。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任務,可以說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建設我國的現代電網體系應當是題中應有之義,那么現代電網體系有何特征?首先,現代電網應當是集納第三次工業革命成果,將原先單獨存在的電力系統(EPS),信息通信系統(ICS)和電網監測、控制、保護系統(MCS)融合發展成的EPS/ICS/MCS廣域復雜電力系統。
其次,現代電網體系應當是開放的、信息共享的,通過電子終端將電網和電源、客戶連接起來,實現“即插即用”和“互聯互通”的實時高速、雙向互動的電力網絡。它在完成電力能量的傳輸配送過程之中向各種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再次,傳統的集中式經營將被分散經營方式取代,傳統的等級化權力結構將讓位于以節點組織為特征的扁平化權力結構;傳統的一些電網建設理念,也將被證明不適應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引發的電力各項變革。
最后,建設現代電網需要加快前沿技術的開發。我國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目標很多,建設現代電網體系,所需要的前沿技術將包括超導電力技術、直流電力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燃料電池儲能技術、微電網技術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電力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作為,而前沿技術的研發運用又是眾多部門單位的聯合行動,未來這方面需要主管部門的強力領導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