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長寧區天山路的計量中心大樓,走過幾十年中國光輝時代,也見證了這幾十年中國電能計量事業的飛速發展。這里有許多老專家、老師傅,和這棟大樓一起,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計量事業。劉榮華,便是其中一位。即使已經過去多年,劉榮華依然記得剛參加工作時的場景。
起步,有如昨天
上海電力雖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直到改革開放后才真正步入發展的上升通道,劉榮華正好趕上了發展浪潮的開端。1986年的夏天,23歲的劉榮華進入了計量中心工作,當時,這里還叫“表計工場”。
劉榮華從大用戶電能表現場檢驗工作做起。那時,電能表屬于精密計量設備,電能表相關的工作技術含量高,有一定門檻。因此,能從事電能表相關工作,劉榮華和身邊的同事一樣,內心都有一種自豪感。
80年代的上海很多大用戶都是外資企業,對電能表的計量準確度要求高。當時國產大用戶電能表由于工藝原因難以滿足要求,并且難以大規模批量生產,無法與國際接軌。而國外產的電能表計量更準,重量更輕,壽命更長,并且有國際標準認可。無奈之下,大部分大用戶只能安裝進口電能表,每只價格高達八千元,這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
大用戶電能表昂貴,居民電能表也不便宜,而且由于居民電能表安裝數量龐大,設備成本成了一大難題。為了節約成本,當時一棟樓只安裝一只用于電費結算的電能表,樓里的居民為了分攤電費需要自己安裝一只小容量的電能表。人們習慣將這兩種電表稱作“大火表”和“小火表”。從“火表”到“電表”,是人們對“電”初步認識到習以為常再到無可取代的轉變。
大、小火表的計量方式如今看起來雖然粗糙,但當時劉榮華和身邊的伙伴們把這些“火表”都當作精密、昂貴的寶貝。那時候,現場檢驗班年輕人居多,整個班組朝氣蓬勃,熱鬧非凡。當時的電能表多是機械表,若是出現了故障,他們需要拆開檢查和研究,小故障不出班組就能修好。劉榮華愛鉆研,動手能力也強,工作沒多久就成了班組里的技術擔當。電能表拆得多了,練就了一身庖丁解牛的絕活,一只電能表可以拆分成一個個小零件,再原封不動裝回去。
雖說拆裝電能表充滿動手的樂趣,但機械表檢驗過程復雜,再加上那時交通和通訊不夠發達,現場檢驗班二十多班人員,檢驗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大家給每個電表都做了一個小卡片,記錄了每個電能表用戶、地址、安裝時間、檢驗時間等等信息。劉榮華回憶說:“這些小卡片其實就是電能表資產管理的最初原型。”日復一日,小卡片翻得多了,慢慢泛黃了,大家也都成了電能表的“活地圖”。
騰飛,萬水千山
幾十年彈指一揮間,上海電力事業翻天覆地,用戶數量增長了數十倍。劉榮華現在已是電科院計量中心電能表現場檢驗班班長,也見證了這幾十年間電能計量的巨大變化。“火表”被電子表取代,電子表又逐漸被智能電能表取代,劉榮華跟一代又一代電能表都打過交道。“電能表身材越來越小,功能卻越來越強大了。”劉榮華說。
檢驗方式也隨之升級,雖然無法像再像機械表那樣拆開修校,似乎少了一些“樂趣”,但電子時代的檢驗過程更簡便、更科學、更高效。只要掃一掃電能表條碼,數據便自動抄讀和計算,接好線后誤差分析也瞬間完成,數據圖表一目了然,整個過程用時5分鐘不到。因此,雖然檢驗數量成倍增長,幾十年來檢驗人員卻越來越少了。
更令人欣慰的是,進口電能表獨占鰲頭的時代已是過去式了,國產電能表如今獨領風騷。在這短短的三十多年里,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電能計量技術也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近年來,國網智能電能表開始大規模推廣使用,從遍及千家萬戶的單相電能表到準確度要求極高的關口電能表,都來自國產品牌。電能表的更迭不僅反映的是電能計量事業的變遷,更是中國制造水平突飛猛進的映證。每談及此,劉榮華總是感慨萬千,電能表計量的是電量,記錄的卻是我們國家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歷史。
變革,從未間斷
“電能表不斷升級,數量不斷增長,催著我們的檢驗方式也必須更新換代,我們也要緊跟時代步伐,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東西。”曾經的小鮮肉已都是老師傅,但在劉榮華帶領下,現場檢驗班依然是一個學習型班組。現在,有了SG186營銷業務應用系統的協助,檢驗任務制定、檢驗數據錄入、檢驗結果查詢等等流程都在系統中完成。根據經緯度信息能準確定位電能表地址,當年的“活地圖”們,紛紛感嘆技術變革的強大力量。但劉榮華從不滿足現狀,仍然關注著電能計量前沿技術、發展方向。
技術的變革也不僅僅發生在現場檢驗,在電能表運維的每一個環節,似乎都在不斷革新,從未停止。計量中心從九龍路的“表計工場”到現在天山路的“電科院計量中心”,再到即將投入使用的江場路“新基地”,場地越來越開闊,自動化檢定水平越來越高。江場路新基地很快就可以實現計量裝置的自動化檢定、智能化倉儲物流,而且許多環節都是機器人完成,整幢大樓里只需很少的工作人員,就可以滿足上千萬用戶電能表的檢定需求,這在幾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現在卻都成為了現實。
曾經,手里打磨的是電能表的一個個小零件,而現在,實驗室里忙碌的都是機器手臂;曾經,為了維護電能表運行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跑去現場,而現在,動動手指就可以查閱數以千計的電能表信息。未來,又會是怎么樣呢?
“未來就看你們的了。”劉榮華微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