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離退休老同志前來觀展。
紅網時刻常德12月5日訊(記者 胡丹 通訊員 趙向新 馬蘭芳)波瀾壯闊四十載,民族復興展新篇。12月4日,國網常德供電公司“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展在該公司2樓大廳開展。
本次展出的近300幅攝影作品,分六個主題展區和三個專題展區,濃縮展示了改革開放40周年來電力公司電網發展、安全生產、優質服務、管理提升、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對40周年來公司涌現出的勞動模范、獲得的主要榮譽、大眾創新成就進行集中展示,并設置歷史老照片展示區。
攝影作品同時展出,充分展示了該公司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發展、新變化、新面貌。不僅記錄了電力工人的辛勤工作,也反映了老百姓在電網改造用電方便后,真正獲得的實惠。
改革開放40年,也是常德電力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40年。40年來,國網常德供電公司追隨改革開放的步伐,緊跟常德發展的潮流,一路改革、一路前行,狠抓電網建設、嚴抓安全生產、優化供電服務,逐步發展成為華中電網重要樞紐之一,為常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40年,常德大電網從“鄉鄉通電”“村村通電”到實現“戶戶通電”;40年,常德電壓等級從220千伏、500千伏提升到800千伏;40年,客戶繳費由走收、坐收到多種智能繳費方式;40年,常德電網售電量由7.05億元提升到95.4億元,增長了13.5倍……老百姓家里的燈亮堂了,心里更溫暖了;客戶繳費的渠道廣了,用電更方便了;企業用電成本降低了,辦企更踏實了。
部分出展圖片展示如下:
1993年,常德大電網實現“鄉鄉通電”。
1997年,常德大電網供電區域內最后一個“無電村”石門西北山區的雁池鄉馬家村通電,實現“村村通電”。2006年啟動中西部電網完善工程。同年10月25日,石門縣壺瓶山鎮黃連河村周家軍家電燈發出耀眼的光芒,至此,全市市大電網實現“戶戶通電”。
1999年全面啟動農網改造。至2003年第一、二期農網改造完成。2010年啟動農網升級改造工程,2016年啟動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黨的十八大以來,農網升級改造投資24億元,戶均容量從改造前的0.82千伏安提升至1.62千伏安。
2013年3月18日,供電公司正式受理常德市首個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接入申請。(光伏發電,充電樁等),截至2018年10月30日,完成并網1117戶,容量達56萬千瓦。2017年7,常德首座電動公交車充換電站的24臺直流充電樁調試完成,常德市首批引進的70臺純電動公交車正式投入使用。
配網帶電作業迅猛發展。2001年原城區供電局設立配網不停電作業班,班員5人,絕緣斗臂車1臺。公司現有配網不停電作業班組2個,配網不停電作業人員26人,11人取得配網不停電復雜作業資格證,有絕緣斗臂車5臺、旁路作業車1臺、帶電作業工具車1臺、移動箱變車1臺、發電車1臺。作業次數從開始每年幾十次發展到2017年的3655次作業。
無人機應用。從2015年12月開始,通過無人機技術排查線路故障。目前公司輸電專業擁有4臺八旋翼無人機,5人獲得民用無人機駕駛員資格證。
2000年公司首次引進紅外成像儀,在全省率先開展變電設備紅外測溫。公司現有紅外測溫儀110臺,擁有特高頻局放檢測儀、電纜故障檢測儀等高端成熟裝備10余臺。輸電專業從2016年開始,應用視頻監測裝置,對重要“三跨”點、外破隱患點進行實時監測。
電力員工傾情服務貧困茶農。易長龍 攝
壺瓶山供電所在所長覃道周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延伸服務,義務為當地村民上山捎帶生活用品、出山代銷農副產品。11年來捎帶物資超過13萬公斤,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電騾子”。“電騾子”成為在全系統乃至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典型。2015年、2017年電騾子”共產黨員服務隊獲評國網公司金牌共產黨員服務隊、《“電騾子”服務品牌“下山進城”實踐》獲國網公司精神文明創新成果二等獎。
湖南常德供電公司為貧困村開展農網改造。易長龍 攝
2008年特大冰災期間,常德電業局積極科學組織抗冰保網,確保本地電網部倒一基塔、不斷一根線、部黑一座城,還組織800多人的搶修隊伍,奔赴郴州、衡陽兩地,參與歷時42天的抗冰復電戰斗。
在1995年、1996年、1998年三次特大洪災面前,廣大干部員工發揚特別能戰斗的拼搏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指令下,動員和組織一切可以動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抗洪搶險保電的戰斗中。安鄉電力局在1998年抗洪搶險中,僅用13個小時,搭建35千伏變電站,保證了救災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