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川市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為目標,全力打造西北地區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區域中心城市。
銀川供電局擔負著建設、運營和發展銀川電網的重任。該局切實服務于銀川市總體發展戰略部署和工作大局,堅持發展電網與創新供電服務環境相結合,以確保電網安全、為客戶提供可靠電力和優質服務為己任,秉承“首府供電、追求卓越、服務銀川”的企業理念,為加快大銀川建設步伐提供了可靠的電能和優質的服務,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電網建設藍圖再繪 塞上湖城跨越發展
近年來,為打造“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實現城市建設跨越式發展,銀川市政府對小街巷進行美化改造。工程建設中,擔當地區能源保障重任的銀川電網與城市發展同步,實施了97項主干道路電纜入地工程,以及62條小街巷電力線路改造工程,城市配網電纜入地率達到74%,銀川城市居民生活用電量比重增加11.13%。
電纜入地工程結束之時,古老與現代的銀川完成了一次華美轉身。人們眼前,看到的是城市絢爛的天空———夜晚的燈火,分外明亮美麗。
這是銀川供電局多年來傾力打造堅強電網的結果。
“十五”末期,銀川市的經濟發展和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呈現出碩果盈枝的新景象。銀川供電局緊緊抓住城市大規模建設與改造的大好時機,科學規劃、超前建設,區域明確、供電可靠、容量充足的分區輸配電網架不斷鞏固,先后投資16.39億元建成33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7座,110千伏變電站23座,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大部分實現雙電源供電,35千伏及以下配電網基本實現環網供電。現在,銀川電網供電通道通暢,供電可靠率2006年達99.87%;供電容量充足,供電能力是城市實際用電量的3倍,能夠滿足城市未來經濟建設較長時間的用電需求。
銀川電網成為全國中等以上城市最堅強的電網之一,贏得了投資者和用電客戶的信任與青睞。銀川市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比例由2002年的9.3∶40.6∶50.1變為2006年的6.3∶46.7∶47,已發展成為以第二產業為主體,第三產業為支柱,結構較合理,帶動整體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新產業格局。過去在西北地區不具優勢的新型工商業和加工業也開始轉向銀川投資。2006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335.29億元,比2002年增長90%。
告別遠古煤油燈 小小村莊迎光明
銀川以西,賀蘭山下,上世紀90年代,一批批移民陸續從西吉縣遷移至此,逐漸形成“西馬營移民開發區”。
這里當初沒有電,大伙兒只能用煤油燈照明,加工糧食要用毛驢運到15公里之外的閩寧鎮。有電的生活,成了移民們新的期盼。
2005年4月6日,銀川供電局所屬農牧場供電所駐扎“西馬營”。十幾個人加班加點地忙活,5月10日,工程竣工,移民們家里的電燈,亮了。
2006年春節,移民們鬧社火時編了個順口溜:“農網改造好,家家都安表,電費省一半,人人都夸贊。”移民高懷金拿出一盞積滿厚厚油灰的煤油燈:“我這個物證最有說服力!”
“十五”期間,銀川地區累積投資5.98億元實施農網改造工程,實現戶戶通電,“一戶一表”,農電管理實現“三公開”、“四到戶”和“五統一”,實現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網同價”。
2006年7月14日,隨著靈武市白土崗鄉海子井村通電合閘,銀川市“戶戶通電”工程在寧夏率先宣告竣工,農戶通電率達到100%。
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離不開電力發展。農網改造、“戶戶通電”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和投資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為農民奔小康、為銀川農業產業化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全局繃緊安全弦 力保電網“不短路”
在電力生產建設中,安全始終是永恒的主題。
2006年6月,銀川供電局生產例會上,該局局長、書記對自己在作業現場安全帽帶扣系不規范做了自我批評,指示安監部做嚴肅處罰,通報全局以身示戒。
領導班子以身示范,嚴抓安全管理,全局干部職工也時刻緊繃著“安全”這根弦。他們將安全孕育于每個工作細節當中,認真落實防止電網重大事故的“十八項反事故措施”,并投入大量資金解決輸電線路鳥害,線路通道不暢,標示與警示牌不全等隱患。同時加強新技術應用,不斷提高電網運行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這些措施,使得銀川電網故障次數明顯下降,常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
2006年7月14日,一場暴雨突襲了常年干旱的朔方之地。這是自1951年寧夏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區域性暴雨過程。一時間,賀蘭山一帶山洪暴發,郊區農田淪為澤國,城市街道一片汪洋!面對這特大汛情,銀川供電局妥善處理電網險情百余處,保證了電網安全運行。被困賀蘭山風景區的100多名游客安然返家;賀蘭縣清水、先進等7個村莊及周圍的5000多畝漁場未受任何損失……
幾年來,銀川供電局干部職工出色地完成了城農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城市電纜入地工程以及民運會、金雞百花電影節,尤其是今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等重要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和節假日的供電、保電任務。抗擊“7·14”特大汛情,成為銀川供電局舉全局之力保證電力供應和電網安全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萬家燈火 銀網情深
面對各種困難與自然災害,銀川電網成為“逢兇化吉”的潤滑劑和護身符,銀川供電局把“追求卓越、奉獻崗位、比拼業績、服務銀川”當做企業的精神。
2006年7月14日那場暴雨,造成銀川市部分線路供電中斷,從14日至16日最后一處故障點搶修結束,“95598”電力客戶服務熱線平均每天接入各類報修、咨詢電話3566件。95598熱線一端連的是客戶、另一端連的是電力搶修職工。他們在暴雨中巡線,在泥水里搶修,給無數家庭送去了光明。但誰又知道,為了這萬家燈火,搶修和巡線職工們泡在雨水里連續作戰,顧不得吃上一口飯。15日清晨開始,興慶區供電局工會主席帶著飯菜挨街挨巷尋找大伙兒。找到誰,誰才能吃上一頓飯。當她在麗景街找到姜寧山時,他已是28個小時水米未進了……
2007年以來,銀川供電局積極推進“四好”領導班子創建活動,在全局職工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良好風氣”,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鞏固先進性長效機制建設成果,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在建設和諧企業中的先鋒模范作風。通過強化隊伍建設,銀川供電局職工們的思想觀念、技術業務素質等方面發生了明顯變化。
展望“十一五”,寧夏將建設750千伏超高壓輸電主網架,未來的銀川電網將依托銀川北(沙湖)和賀蘭山750千伏變電站的建成,形成750千伏主網架供電方式下的銀川地區220千伏雙環網結構,銀川供電局將以良好的形象、優質的服務為建設和諧銀川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