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路129號全樓斷電,請速來維修。”7月24日上午10時,劉信榮匆匆掛斷電話,和同事來到州城學院路。
學院路是劉信榮當天輾轉維修電力設施的第4站。朱家坳一用戶電表起火、紅廟一用戶進戶線路斷裂、朱家坳一用戶電壓不穩......早晨6點,劉信榮的工作就開始了,駕著搶修車州城四處奔走。
檢查完用戶的線路,經驗老到的劉信榮斷定:夏日電器超負荷運行,是整棟樓斷電的罪魁禍首。“必須更換老化線路”,劉信榮和同事們便忙起來。
拉線、設圍欄、搭長梯、換裝備......準備工作完畢,一陣子忙下來,劉信榮早已汗流浹背。
隨后,劉信榮手握住護欄,肩負工具包,麻利地爬上電桿。
“右側有高壓,你是帶電作業喲!”地面上同事焦急地喊道。檢查線路,剪掉廢線,換上新線,完成整個作業,劉信榮花了半個小時。
“幫我記個號碼,131......這家反映電表燒了。”從電線桿下來第一件事,劉信榮便叫同事記下用戶電話。
聊起近日的天氣,劉信榮苦笑了一下。“遇到搶修都是正午,我們硬著頭皮也要上啊。不過還好,我們經常開玩笑,我們電工都是耐高溫材料做成的,所以不怕熱。”“那家伙,爬電桿簡直是遭受商紂當年的炮烙之刑。”旁邊的同事補充道。
據氣象資料顯示,今年來最高氣溫達到40℃。用電高峰期到來,劉信榮和同事不得不時刻戰斗在搶修第一線。電線桿上,電工們的衣服常常是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他們的手機猶如公安的報警電話,24小時都會接到群眾的情況反映。
做了20年電工的劉信榮不僅要忍受夏日的高溫和冬日的寒風,有時候,甚至還會承受更多東西,比如妻子的誤解,群眾的埋怨。
“你心里只有工作,都不過問我們娘倆,連女兒高考你都顧不上。”由于連日里的高溫作業,劉信榮因此錯過對女兒的照顧,這也換來妻子的抱怨。
“我們也要將心比心啊,天熱停電誰家能受得了,況且女兒高考期間,我們也在做高考保電工作啊。”“哎,這一久你又黑了一大圈了。”劉信榮的工作最終換來了妻子的理解。
說話間,劉信榮腰間手機再次響起。用戶是一位老婆婆,由于家中頻頻斷電,老婆婆牢騷不斷。劉信榮小心翼翼地打開保險盒,用試電筆探探線路,并及時整改了線路。3分鐘時間,老婆婆家的電燈重新亮了起來,老人的臉由陰轉晴。此時,劉信榮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駕著車,播著小曲,劉信榮又要轉戰下一個搶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