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價格確需改革
長期以來,中國煤炭、電力、成品油等能源資源價格主要是由發改委決定,并最終在電力消費價格上實施政府定價。但是,這種限價措施不能合理地反映能源價值,并由于相對世界平均價格水平偏低而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之一,這也鼓勵了高耗能企業的繁榮,最終形成環保問題及資源供應的緊張。因此,提高煤、電能源資源價格,有利于節能降耗與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環保與創新,也可理順中國的要素價格體系。水價方面,目前我國城市供水價格、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等仍然存在征收標準偏低、征收范圍偏窄等問題。針對這種狀況,今年以來,天津、上海、南京、廣州、蘭州和銀川等城市相繼調整了水價;沈陽、西寧、洛陽等城市也已召開了聽證會,準備調整水價。這些措施或有利于促進資源的節約使用和環境保護。再看油價,目前,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0%以上,而且還在逐年上升。由于我國經濟結構還不太合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石油資源消耗過多,浪費現象突出。所以,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有利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石油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今年以來,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國家相繼調整了成品油價格,對調動煉油企業積極性,保障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起到了積極作用。??????? 價格改革增大通脹壓力
能源資源價格改革與CPI密切相關。我國現行的CPI構成中,無論是食品還是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交通通訊、醫療保健個人用品、衣著、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煙酒及用品等,無不與能源資源價格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導致成本推動型以及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將逐步加大,對我國通脹的影響也將逐漸顯現,對消費價格指教的預警功能會進一步強化。
我國石油定價機制改革是要堅持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的方向和原則,因此,如果今年推進石油定價機制改革,其直接影響就是成品油價格上升。綜合考慮,預計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使得全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平均上漲10%左右,將直接拉動CPI上升約0.27個百分點。煤電方面,總體上來講,今年下半年電力不存在緊缺問題,而鋼鐵產業仍將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因而對煤炭的需求將比較平穩,但這輪煤價和電價的集中調整將共同拉動CPI上升約0.19個百分點。再加上今年各地水價將大幅上漲,其中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上漲較為明顯,水價的總體漲幅可能在10%左右,對CPI的直接拉動作用約為0.2百分點。
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對CPI也有間接影響。能源資源價格的上漲會通過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間接推動CPI上漲約0.15個百分點。成品油、電、煤炭價格的上升,會增加其下游的能源使用行業的生產成本,交通運輸價格和相關的工業企業的產品價格會因此而上升,從而間接拉動CPI上升,上升的幅度取決于交通運輸價格和相關工業品價格、消費品價格、服務項目價格的調整幅度。
在上述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對CPI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下,筆者預計,三季度末,我國CPI可能會“轉正”。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下,相對充裕的流動性,為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以,四季度CPI會正式進入上行通道,而且不排除會呈現加速上揚態勢。
正確處理價改與抑制通脹關系
堅持能源資源價格改革不動搖。中國目前的低能源價格政策和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現狀表明,能源價格改革就意味著CPI的上漲。然而,從戰略角度看,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最有效的節能減排還是價格手段。要讓高耗能企業自動放棄擴張,只有加大能源的成本,讓價格引導投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因此,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即使冒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可能會加大通脹壓力的風險,能源價格改革也要進行。
能源資源價格調整要分步推進。對于水價改革矛盾積累較大的地區,要統籌安排,分步到位。并要求各地嚴格履行成本監審和聽證程序,加強對供水定價成本的審核,提高水價決策的透明度。同時,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減少水價調整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提高居民節水意識。還可考慮對于困難群體給與適當補貼。電價改革的最終目標是發電、售電價格逐步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配電價格由政府制定。油價改革將繼續堅決執行經國務院批準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為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貨幣政策調控應順勢而為。鑒于下半年宏觀經濟運行將明顯好于上半年,在經濟回升效應、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加速、通貨膨脹預期和境外熱錢流入的四重影響下,CPI上漲步伐會加快。為此,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關注其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特別是央行應密切關注未來CPI的變化態勢,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窗口指導、風險提示、規范信貸行為等方式加強貨幣政策的靈活微調。同時,還要和發改委、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加強協調,密切配合,正確處理能源資源價格改革與抑制通脹的關系,最好是能在能源資源價格改革與抑制通脹之間尋求一種最佳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