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日在廣州召開的2009亞洲能源論壇上,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表示,構建未來可持續的新能源發展,首先是要完善制度法規,如修訂《電力法》等。《電力法》于1996年開始實施,至今已有十多年。
去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發電量下滑。李小琳坦承:“現階段電量同比增加的情況下利潤有些下滑。”她認為,當前電力行業面臨的困境是,電價改革滯后,使發電企業的競爭價格不能直接傳導到用戶端,即用戶沒有受益;另外企業上下游的關系也受到政策制約等。
如何實現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良性發展,是電力行業實踐者們應該思考的問題。而李小琳認為,這首先要完善制度法規,包括“修訂《電力法》”。我國現行《電力法》,還是1995年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已經十多年。
她說,改革開放30年來,電力行業經歷了三次主要變化,分別是1985年實現多元化發展、1997年實現政企分開、2002年廠網分開。行業發展使我國裝機容量從1978年的5700萬千瓦到2008年7.9億多千瓦,增長了13倍,同時電量也在大幅增長,電源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比較單一的電源結構向水電、核電、風電等多元結構發展。
“《電力法》已經不能適應現在電力行業的發展需求,比如對新能源基本沒有涉及等。”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10日告訴CBN記者,《電力法》的修訂已經提出至少六七年,但至今未有下文,可能是在等待《能源法》的出臺,“不管是《電力法》還是《煤炭法》,都要在《能源法》的大框架下,不能與之相背。”
李小琳說,要實現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良性發展,除完善法律法規外,還需要繼續深化改革,確保上下游產業價格合理化,她稱煤電頂牛是“市場和計劃的矛盾”,認為發改委要出臺電力的地區負荷預測,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此外,發展新能源,優化電源結構也是一項重要的措施。
作為政協委員的李小琳,還曾六次提案,提出盡快出臺《能源法》。李小琳還兼任創辦于2006年的中電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長。
去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發電量下滑。李小琳坦承:“現階段電量同比增加的情況下利潤有些下滑。”她認為,當前電力行業面臨的困境是,電價改革滯后,使發電企業的競爭價格不能直接傳導到用戶端,即用戶沒有受益;另外企業上下游的關系也受到政策制約等。
如何實現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良性發展,是電力行業實踐者們應該思考的問題。而李小琳認為,這首先要完善制度法規,包括“修訂《電力法》”。我國現行《電力法》,還是1995年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已經十多年。
她說,改革開放30年來,電力行業經歷了三次主要變化,分別是1985年實現多元化發展、1997年實現政企分開、2002年廠網分開。行業發展使我國裝機容量從1978年的5700萬千瓦到2008年7.9億多千瓦,增長了13倍,同時電量也在大幅增長,電源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比較單一的電源結構向水電、核電、風電等多元結構發展。
“《電力法》已經不能適應現在電力行業的發展需求,比如對新能源基本沒有涉及等。”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10日告訴CBN記者,《電力法》的修訂已經提出至少六七年,但至今未有下文,可能是在等待《能源法》的出臺,“不管是《電力法》還是《煤炭法》,都要在《能源法》的大框架下,不能與之相背。”
李小琳說,要實現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良性發展,除完善法律法規外,還需要繼續深化改革,確保上下游產業價格合理化,她稱煤電頂牛是“市場和計劃的矛盾”,認為發改委要出臺電力的地區負荷預測,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此外,發展新能源,優化電源結構也是一項重要的措施。
作為政協委員的李小琳,還曾六次提案,提出盡快出臺《能源法》。李小琳還兼任創辦于2006年的中電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