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結構調整的新機遇
亮點之一
“當前電力需求放緩是小火電關停的一個重要機遇,我們將充分把握這個機遇,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結構調整。”
“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這是我們的現實國情,短期內不可能有較大改變。這決定了我國電力以煤電為主的裝機結構,占整個發電裝機的70%以上,提供了我國80%的發電量。”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表示。
“因此,減少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將優化我國火電裝機結構,是我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一步。”胡兆光表示。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467臺,總容量達到5407萬千瓦,提前一年半超額完成了“十一五”小火電機組關停計劃。
“小火電關停工作為何進展迅速?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認為,“電力工業快速發展為小火電關停創造了外部條件,政策切實可行、目標責任明確、監督檢查到位也是重要原因。此外,我國電力供需環境更加寬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停小火電的良好機遇。”
原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曾算過一筆賬,“2006年初,我國10萬千瓦以下的小火電機組容量為1.2億,占整個火電裝機容量的30%。1.2億小機組一年多消耗1億多噸煤,多排放200多萬噸二氧化硫和2億多噸二氧化碳。”
在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和10%。
這對于被人們稱為“電老虎”的電力工業來說,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動力。郝衛平接受記者采訪時拈出一組數字:“2008年全國27.5億噸煤耗中一半是電力工業消耗的,基本排放了全國一半的二氧化硫。”
雖然小火電關停勢在必行,但從2002年至2006年,我國面臨一輪電力需求短缺,在這期間,我國電力裝機得到快速發展。由于客觀上對電力的需求,小火電關停非常困難。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總經理汪建平表示,從2006年底開始,我國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得以緩解,為關停小火電機組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遇。
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僅關停小火電機組314萬千瓦。2007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后躍升至1438萬千瓦,2008年達到1669萬千瓦,今年1-6月關停了1989萬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十一五”小火電關停目標。
“當前電力需求放緩是小火電關停的一個重要機遇,我們將充分把握這個機遇,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結構調整,繼續推進小火電關停任務。”郝衛平表示。
電力供應不會受此影響
亮點之二
“可以負責任地講,這幾年關停的5407萬千瓦小火電機組,不會對我國電力供應造成影響。”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大約7000萬千瓦供電能力,其中有火電大機組,也有清潔能源。可以負責任地講,這幾年關停5407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總體上對我國電力供應不會造成影響。”郝衛平表示。
2007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這份文件,被外界普遍認為含金量非常高。其中,一個重大的政策創新是,在新建電源項目安排中,考慮小火電機組關停的因素,對關停工作成效顯著的省份和電力企業優先給予支持。
正因如此,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和中電投等五大發電集團,對小火電關停表現出非同尋常的熱情。
以大唐為例,2007年1月,剛組建4年的大唐集團關停了大唐河南安陽發電廠的2臺10萬千瓦機組。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規劃發展部規劃處丁軍威博士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仍然非常感慨:“當時,全國還沒有關停10萬千瓦小火電的先例,對于這2臺超期服役的老機組,我們也舍不得關停。但隨后2臺30萬千瓦的高效熱電聯產機組的陸續投產,這個電廠平均供電標準煤耗由原來的每千瓦時420多克,下降為330克左右。”
“我們意識到,小火電機組關停對于企業來講是一次新的發展機會,有利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而且,大型機組的效益也遠遠高于小火電。”丁軍威說,“正是因為小火電關停等政策的實施,從組建至今,大唐集團累計節約原煤5000萬噸,相當于我國最大煤礦兩年半的產量。”
對于華電集團來說,“上大壓小”帶來的也更多的是機遇。數據顯示,30萬千瓦以上機組占火電裝機的76%,水電、風電和天然氣、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占總容量的五分之一。
關停5407萬千瓦小火電機組,使得我國火電裝機結構得以優化。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單機3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機組比重達到64%,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20個百分點。
找到一條高效節能發展路徑
亮點之三
“發達國家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新的高效節能的發展路徑。未來,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
“結構調整是保持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當前以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下,還需要繼續在‘上大壓小’、提高效率上做文章,盡可能用最少的煤發出一度電來。”胡兆光表示。
郝衛平介紹說,目前我國仍有20萬千瓦及以下能耗高、污染重的純凝火電機組約8000萬千瓦,淘汰落后小火電依然任重道遠。
“為使電力工業結構更趨優化,火電的發展要走高參數、大型化、環保型的路子,使能效進一步提升。同時,要加快發展風電、核電、水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火電的比例。”郝衛平表示。
胡兆光正在組織一項研究,希望未來堅強智能電網既能最大限度地吸納可再生能源,又能保證電網穩定。“如果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能通過堅強智能電網吸收,對這些產業將會有很大的促進,也能促進我國電力工業結構的優化。”
為在未來競爭中保持足夠競爭力,發電企業也在自身電源結構優化上做足了文章。
丁軍威介紹說,大唐集團在關停小火電機組的同時,還積極實施清潔發展和節約發展,在建的所有火電機組必須是高參數、大容量、低排放的高效大機組。另外還將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水電、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
數據顯示,目前華電集團水電裝機容量達876.2萬千瓦,比成立時翻了一番,今年年底將超過1200萬千瓦。
“發達國家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新的高效節能的發展路徑。這對于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電力工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未來,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胡兆光說。?
亮點之一
“當前電力需求放緩是小火電關停的一個重要機遇,我們將充分把握這個機遇,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結構調整。”
“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這是我們的現實國情,短期內不可能有較大改變。這決定了我國電力以煤電為主的裝機結構,占整個發電裝機的70%以上,提供了我國80%的發電量。”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表示。
“因此,減少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將優化我國火電裝機結構,是我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一步。”胡兆光表示。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467臺,總容量達到5407萬千瓦,提前一年半超額完成了“十一五”小火電機組關停計劃。
“小火電關停工作為何進展迅速?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郝衛平認為,“電力工業快速發展為小火電關停創造了外部條件,政策切實可行、目標責任明確、監督檢查到位也是重要原因。此外,我國電力供需環境更加寬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停小火電的良好機遇。”
原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曾算過一筆賬,“2006年初,我國10萬千瓦以下的小火電機組容量為1.2億,占整個火電裝機容量的30%。1.2億小機組一年多消耗1億多噸煤,多排放200多萬噸二氧化硫和2億多噸二氧化碳。”
在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和10%。
這對于被人們稱為“電老虎”的電力工業來說,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動力。郝衛平接受記者采訪時拈出一組數字:“2008年全國27.5億噸煤耗中一半是電力工業消耗的,基本排放了全國一半的二氧化硫。”
雖然小火電關停勢在必行,但從2002年至2006年,我國面臨一輪電力需求短缺,在這期間,我國電力裝機得到快速發展。由于客觀上對電力的需求,小火電關停非常困難。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總經理汪建平表示,從2006年底開始,我國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得以緩解,為關停小火電機組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遇。
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僅關停小火電機組314萬千瓦。2007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后躍升至1438萬千瓦,2008年達到1669萬千瓦,今年1-6月關停了1989萬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十一五”小火電關停目標。
“當前電力需求放緩是小火電關停的一個重要機遇,我們將充分把握這個機遇,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結構調整,繼續推進小火電關停任務。”郝衛平表示。
電力供應不會受此影響
亮點之二
“可以負責任地講,這幾年關停的5407萬千瓦小火電機組,不會對我國電力供應造成影響。”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大約7000萬千瓦供電能力,其中有火電大機組,也有清潔能源。可以負責任地講,這幾年關停5407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總體上對我國電力供應不會造成影響。”郝衛平表示。
2007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這份文件,被外界普遍認為含金量非常高。其中,一個重大的政策創新是,在新建電源項目安排中,考慮小火電機組關停的因素,對關停工作成效顯著的省份和電力企業優先給予支持。
正因如此,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和中電投等五大發電集團,對小火電關停表現出非同尋常的熱情。
以大唐為例,2007年1月,剛組建4年的大唐集團關停了大唐河南安陽發電廠的2臺10萬千瓦機組。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規劃發展部規劃處丁軍威博士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仍然非常感慨:“當時,全國還沒有關停10萬千瓦小火電的先例,對于這2臺超期服役的老機組,我們也舍不得關停。但隨后2臺30萬千瓦的高效熱電聯產機組的陸續投產,這個電廠平均供電標準煤耗由原來的每千瓦時420多克,下降為330克左右。”
“我們意識到,小火電機組關停對于企業來講是一次新的發展機會,有利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而且,大型機組的效益也遠遠高于小火電。”丁軍威說,“正是因為小火電關停等政策的實施,從組建至今,大唐集團累計節約原煤5000萬噸,相當于我國最大煤礦兩年半的產量。”
對于華電集團來說,“上大壓小”帶來的也更多的是機遇。數據顯示,30萬千瓦以上機組占火電裝機的76%,水電、風電和天然氣、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占總容量的五分之一。
關停5407萬千瓦小火電機組,使得我國火電裝機結構得以優化。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單機3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機組比重達到64%,比“十一五”初期提高了20個百分點。
找到一條高效節能發展路徑
亮點之三
“發達國家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新的高效節能的發展路徑。未來,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
“結構調整是保持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當前以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下,還需要繼續在‘上大壓小’、提高效率上做文章,盡可能用最少的煤發出一度電來。”胡兆光表示。
郝衛平介紹說,目前我國仍有20萬千瓦及以下能耗高、污染重的純凝火電機組約8000萬千瓦,淘汰落后小火電依然任重道遠。
“為使電力工業結構更趨優化,火電的發展要走高參數、大型化、環保型的路子,使能效進一步提升。同時,要加快發展風電、核電、水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火電的比例。”郝衛平表示。
胡兆光正在組織一項研究,希望未來堅強智能電網既能最大限度地吸納可再生能源,又能保證電網穩定。“如果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能通過堅強智能電網吸收,對這些產業將會有很大的促進,也能促進我國電力工業結構的優化。”
為在未來競爭中保持足夠競爭力,發電企業也在自身電源結構優化上做足了文章。
丁軍威介紹說,大唐集團在關停小火電機組的同時,還積極實施清潔發展和節約發展,在建的所有火電機組必須是高參數、大容量、低排放的高效大機組。另外還將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水電、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
數據顯示,目前華電集團水電裝機容量達876.2萬千瓦,比成立時翻了一番,今年年底將超過1200萬千瓦。
“發達國家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新的高效節能的發展路徑。這對于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電力工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未來,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胡兆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