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周孝信院士與嘉賓就智能電網等話題作交流。
東方網記者孫曉菲8月24日報道:你有沒有想過,將來自己家就是一個微型發電廠,不但日常用電自給自足,還可以將電賣給國家電網?這并不是天方夜譚。今天,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力系統專家周孝信院士在上海世博會公眾參與館演講時透露,電網與電力用戶互動將成為可能,用戶也會成為電網的運行者和管理者。
能源革命中電網至關重要
周孝信院士在接受東方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從2003年至2006年下半年,我國確實曾經存在電源性缺電。隨著啟用水壩、采取核發電等“開源”行動,其后至今供電處于總體平衡狀態,當然局部地區、局部時段仍可能出現供電不足的情況。
由于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人類越發迫切地尋找清潔能源,一場新能源革命正在被掀起。然而,不論是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化石能源,它們的清潔利用絕大部分要通過轉化為電能來實現。在新能源革命條件下,電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可以說,電網將成為全社會重要的能源輸送和配給網絡。
因此,與現有的傳統電網相比,未來電網將肩負起更多的使命,如具有接納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電網的安全和經濟運行水平等。于是,智能電網成了最好的選擇。
家庭可自行發電、售電
一旦智能電網被廣泛使用,居民家庭的用電情況將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智能電表將被引入千家萬戶,實時計量電費成為可能,數據直接傳至電力公司,不再需要抄表員。此外,電表還能顯示實時電價,提醒用戶高電價時減少用電,在電網供電緊張時甚至能夠自動“叫停”高耗能、大容量的家電。
家居也將變得更加“聰明”。在主人回家之前,可以遙控空調開啟,電飯煲開始做飯等。周孝信院士透露,智能插座已經出現,可以用來遙控普通家電。此外,部分大型家電企業已開始研發內有芯片的“聰明電器”。
周孝信院士坦言,智能電網的儲能技術還有待突破,還沒有高效、廉價的儲能設備。不過,一旦技術成熟,居民用電將更加自由輕松。“白天屋頂的太陽能電池用來發電,存著晚上用,用不完的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