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互聯網的生活不可想象;可你聽說過“物聯網”嗎?這個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名詞到底是什么何方神圣?它為什么會與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聯系在一起?它會不會像互聯網一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且讓我們翻開《沖出數字化——物聯網引爆新一輪技術革命》(項有建著),一起體驗技術創新帶來的變革。
《沖出數字化》的作者在講述什么是物聯網之前,先帶讀者去比爾·蓋茨的智能豪宅轉了一圈,電腦是這座費用高達一億美金的豪宅的“指揮中心”,發出的指令遍及家居的每一個角落。
豪宅大門處的氣象感知器可以根據檢測到的氣象指標控制室溫;家里所有的電器連接成一個網絡,當感應到有人來時就自動打開照明系統;當人離去時就自動關閉;掛在墻上的名畫會自動定期更換;衛生間里的監測器可以實時檢測主人的體溫、血壓、脈搏,一有不對就即刻報警;一旦發生火災,自動消防系統將根據火勢準備供水,第一時間滅火。
當物聯網時代真正到來后,這個數據處理中心就可以放到網上,利用無線網絡與預裝了各種傳感器的家電、車輛、交通基礎設施等連接,你只需交付很少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到與蓋茨一樣尊貴的生活品質。其實,想一想個人電腦的普及使用過程,你就知道,這個美好的未來并不是夢想。
事實上,中國很早就已提出了“感知中國”的物聯網戰略,并將其視之為占領世界科技制高點,在世界信息產業市場上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的重大戰略部署之一。
溫總理就曾明確指示,要把傳感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要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
物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必將深刻改變產業格局,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
“聰明”的道路實現自動駕駛 像玩電腦游戲
現在,我們只能在科幻電影中見識到自動駕駛的汽車,汽車勻速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你可以愜意地靠在椅背上,看看風景、聽聽音樂、讀讀書,等它按照事先調試好的程序自動到達目的地。其實,這個圖景也不完全是幻想了,自動駕駛是各大汽車廠商的研發熱點之一,不僅僅意味著把人類從方向盤上解放出來,而且非常節能環保,因為勻速行駛的模式可以使車輛耗油減少兩成。
物聯網的出現使人類離自動駕駛的夢想近了一大步。《沖出數字化》一書介紹說,無處不在的物聯網使你隨時可以調用數字化地圖,然后再確定自己的車輛在其中的坐標、速度和方向,然后,你就可以靠在椅背上,像玩電腦賽車游戲一樣,看著愛車在數字化地圖的車流中穿梭。
這樣幾個利器可以幫助汽車自動駕駛:航線推算法將幫助它按既定車速沿既定車道行駛,而道路兩側安裝的雷達反射鏡可以確定汽車的實時位置,從而實現自動導航。
當然,要想完全實現自動駕駛,按既定車道駕駛只是第一步,汽車還必須學會處理好與其他車輛的關系,避免碰撞;同時也必須學會避開道路上的異物,這些都可以通過相應的傳感設計來實現。
自動駕駛狀態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當汽車“意識”到前方出現復雜的險情,它可以發出警報,提醒駕駛員切換成人工駕駛狀態,以更靈活地規避危險。
“聰明”的車子感覺撞上行人 自動彈起前蓋
如果有一天,你停好車走出一里遠后,突然想起來沒把車鎖好,是不是會驚出一身冷汗?等到了物聯網時代,這就不再是個問題了,就算你忘了鎖車,汽車也會自動感應到你的離開,并在幾秒后把車鎖好,那可不是什么心靈感應,它感應的媒介物就是你隨身攜帶的手機。
有時候,無良的小偷會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潛入車內。在物聯網時代,這招也不好用了,因為車子只認主人,只有主人才能開走它,如果進來的是其他人,它就會通過網絡向主人核實來者的身份,如果主人把車借給了朋友,必須輸入朋友的手機號,汽車才會遵命行事,如果是陌生人的話,還是盡早離開為妙,因為接到主人報警的警察正在趕往案發現場的路上。
與“聰明”的汽車相比,能夠自動感應主人來去,并自動開門關門的車庫就顯得稀松平常了,但與我們現在無論誰靠近都會開啟的感應門比起來,它能夠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顯然也是一大進步。
汽車變“聰明”后,不僅可以防備小偷,還可以避免事故。《沖出數字化》一書介紹,美國已有公司開發出了一套行人保護系統。他們在汽車前端裝上一個壓力傳感器,一旦這個傳感器辨明其感受到的壓力符合行人的特征,它就會強制減速,并自動彈起汽車前蓋,形成一個支撐面“托”起行人,避免嚴重傷亡。
“聰明”的電網摸清用戶習慣 實現分段計價
智能電網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占有一席之地,綱要稱要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
智能電網到底是什么東東?與傳統電網相比,它又有哪些優勢呢?《沖出數字化》一書做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釋。智能電網是利用傳感技術,對發電、輸電、配電、供電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控,收集、整合并深度挖掘獲得的數據,優化管理整個電力系統。
由于存儲能力差,傳統電網常常是高峰的時候電不夠用,低谷時候電又用不完,白白浪費掉。智能電網的分段計價功能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沖出數字化》的作者介紹,在智能電網系統中,作為傳感器的電表可以實時記錄用戶在特定時間點用掉的電,電力機構就能精確知道用戶的用電規律,并做到高峰時的電價比低谷時的電價貴一些。用戶就會自動調整用電習慣,從而利用電能。這種供電模式可以規避“高峰拉閘”的煩惱,也可以提高供電方收益,做到“雙贏”。
“聰明”的房子一旦發現小偷 立刻緊急戒備
被物聯網技術的“金手指”點中后,房子就不再是只能遮風擋雨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了,它會變成你的半個管家,減去你的很多后顧之憂。
在《沖出數字化》一書中,你會發現,房子原來可以那么“聰明”。陽臺上裝的是智能曬衣系統,它通過家里的電腦連接互聯網,實時接收天氣預報,一旦收到即將下雨的信息,它立刻就會將伸出陽臺外的衣架收進來,并“通知”房子把窗戶關好,避免雨飄進屋來;等天氣轉好后,它再把衣架伸出陽臺,繼續晾曬衣服。
到了下班時間,家里的電腦開始通過主人的手機追蹤其行蹤,當確認主人在回家路上后,它還會估算主人到家的時間,適時指揮微波爐把飯做好,用一屋子的飯香,迎接主人歸來。
聰明的房子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防范小偷,這就是防盜系統的工作了。借助防盜系統的識別功能,房子只會對主人以及獲得主人授權的客人開放,一旦發現陌生人靠近,它就會“指揮”房子進入戰備狀態,把所有的門窗都緊緊關好,并通過網絡“通知”主人乃至警方。
所以,到了物聯網時代,小偷這個行業的難度和風險都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