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曉靜
???????? 8月31日,天剛擦亮,白在陽吃了碗面條就出門了。此時的武陵山安詳靜謐。
“對面就是武隆的風電站。”他指了指遠處。
?????????白在陽是重慶川東電力集團焦石供電所的抄表員,除了負責武陵山鄉100多平方公里的抄表,他還要承擔這個片區的內外線施工、停送電操作、應急搶險……
??????? 今天他要去抄表的地方叫金子村。
????? “什么?走這么遠就為了抄這一戶的表?”
????????天還沒大亮。白在陽只走了一小段公路,就從路的左邊斜插到了山坡上,我們腳下像是曬干的松針和松果,一路悉悉索索的,稍不留神,就會踩滑了。
??????? 不過白在陽走得很穩,這樣的路他已經走了16年了,武陵山鄉的武陵山村、石夾溝村、白花橋村、金子村、角幫寨村和山窩鄉樂道村,接近3000戶,去每戶的路,每一家的情況,他都熟悉。
????? “天再黑,我也認得到路,以前順著大樹牽的電線走,現在順著電桿走。”白在陽說,農網改造后,村民都說“電好照了”,燈不得一會兒亮一會兒暗,也不怕落雨吹斷電線、幾天照不成了。
??????? 坡上一些倒下的松樹伸著“手臂”,白在陽一會彎腰從“手臂”下鉆過去,一會扶著“手臂”跨過樹干。他說金子村在武陵山的西坡,要趁正午前多走幾戶,下午就能避開太陽最毒的時候下山,坐渡船過烏江,再爬到公路上搭摩托車回家。
???????? 約莫走了1小時的下坡,終于到了今天抄表的第一戶。戶主叫楊通華,家中只有楊通華的父母在,老兩口都80多歲了。白在陽說,電表上的482號是金子村的編號,這個村共有500來戶。記下電表讀數后,白在陽說可以倒回去了。
?????? “什么?走這么遠就為了抄這一戶的表?”記者有些不解。“是啊,這一戶架線過來也要10多根電桿,老兩口一個月只用幾度電,要算經濟賬,是算不過來的。”白在陽憨笑著,又紅又黑的臉襯得汗珠特別亮。??????? 話畢,像是想起了什么,白在陽轉身對老人說,“把你家柴刀借我用一下,我用了放在村口曾家,你趕場回來找他拿行不?”老人說要得,隨即拿了出來。白在陽回頭對我說:“剛才來的路上看見有棵松樹的枝丫離電線有點近,要爬上電桿去砍了,免得吹風的時候搭過來了。”
???????? 回去的路是上坡,白在陽還是走得很快,等我趕上他的時候,他已經砍掉枝丫,從電桿上下來了。
????????? 他從腳上取下腳鉤,跨在肩上,繼續爬坡。
??????? “再往山下走點”,其實是兩小時的路程
?????? “山頂那邊還有幾戶。”白在陽帶著記者繼續走。
???????? 480號曾朝祿13度電;481號曾朝玉29度電;473號劉永友26度電……
?????????到上午11點,還沒抄到10戶。這時候,白色的太陽已竄上了山頭。????
?????????帶著我這個女記者一起走山路,當天的進度顯然慢了。
????????白在陽說,平時他一人抄表,這個時候已經從另一條路下到半山了,“我們得加緊點,要不然趕不上渡船,那就麻煩了。”
????????山下的抄表員每月要到1號才開始抄表,8號扎賬,但是白在陽必須提早到前一個月的28號開始抄表,否則就沒法完成。
????????“再往山下走點,我們就找戶農家,請他們幫忙做點飯吃。”白在陽說,山里的村民一般吃兩頓,所以正午的時候是吃不到飯的,都沒生火。
????????金子村的近500戶人家共20個臺區,今天抄表的是S臺區和T臺區,共20戶。
白在陽說的“再往山下走點”,其實是兩小時的路程。
????????“你該穿長褲長袖,路上的草籠籠掛腳,包谷林又掛膀子,水別喝急了,打濕嘴就行……”一路上他提醒記者。
????????“天這么熱,穿長袖長褲受得了?”記者問他,他笑著說,這個天不算惱火的,冬天下雪才惱火,穿多了走不動,穿少了冷。
????????終于走到有3戶農家的地方,白在陽先到,抄好了表。等記者趕到時,發現3戶農家都沒有人在。
一直盼望的午飯泡湯了。
????????更要命的是,帶的瓶裝水已經喝完,這一路上都沒看到山泉,地上干得一走一團土灰。
????????往山下看去,除了山還是山,望穿了眼也沒看到碧綠的烏江在哪里。
????????這時候白在陽的電話響了,是營業所的同事通知他去一戶人家換電表。他看看抓緊一切時間坐在路邊休息的我,猶豫了一下,說“今天不行了,只有明天再去”。
????????下午3點半終于吃到了午飯——比最小的雞蛋還要小的野毛桃子
????????“白師傅,你先走吧,我在這睡一會兒,醒了就趕上來。”我真是又累又餓又渴,只覺得遠處的山不斷地在逼近又拉遠。
????????“那可不行,你一睡醒就是晚上了,更下不了山。再說,現在太陽正烈,睡在這里會中暑。”白在陽極力勸說記者堅持一下,繼續下山。他說,前面路上有棵野桃子樹,現在熟透了,我們去吃那個。
????????這不會又是望梅止渴吧?記者不由得想起了落空的午飯。但是,除了繼續往前走,好像也別無他法。
????????“有兩家可能是出去做農活了,有一家只有個老太婆,今天可能是到她女兒那里耍去了。”白在陽解釋著午飯落空的原因。
????????“沒關系,白師傅,我們去吃桃子。”我敲敲腿,站了起來,但是并不敢奢望前面真的有桃子。
????????看到桃子樹的時候是下午3點半。桃子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比最小的雞蛋還要小,但的確是熟透了,隨便摘一個下來,就有小鳥啄過的痕跡。
????????拍拍桃子表面的毛,我一口氣吃了7個,總算是補充了水和糖分。
????????臨走,白在陽說要儲備一點,于是又摘了幾個放在包里。
????????繼續下山。回頭看看這棵救命的野毛桃樹,心中感激無限。
????????再到一戶農家的時候是下午5點40分了,這家有冰箱,是去年農網改造后買的,“原來買這些沒得用,電不穩定。”熱情的老鄉請我們喝冰水、吃棗子。白在陽請老鄉幫忙打電話找到了開渡船的人家,說好等我們下山。
????????“這陣子還好,能坐渡船過河,要是漲水了就不得行,只能原路返回。”老鄉說這話時,白在陽連連稱是。
????????474號吳倫輝18度電;475號文均禮34度電;476號黃明友8度電;477號吳元金,沒在家;478號謝成懷9度電……
????????過河、爬山……再到公路邊,已經是晚上7點半了,太陽也下山了。
????????白在陽明天要去抄表的石夾溝村,路途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