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量翻了兩番還拐彎
居民懷疑新換的電表在“瘋跑”
供電:計量周期臨時變長致誤讀 冬季寒冷取暖也可能讓用電量劇增
本報訊 (記者 龔平 實習生 黃曼)昨天下午,面對常展里社區部分居民的用電疑問,常青供電公司多次解釋,仍不能打消居民疑慮。雙方最后初步達成溝通協議:讓新換的電表再運行一個月,看看電表讀數到底是否正常?
居民反映電表在“瘋跑”
該小區一位居民反映說,剛收到2月份的電費單,嚇了一跳,有1561度電,而上月用電量僅有418度。去年底,小區剛更換過智能電表,這位居民認為,新電表不準,跑快了。接到這位居民的反映后,常青供電公司校驗了電表,新電表各項指標正常。常青供電公司認為,這些用戶認定電表有問題,其依據有二:一是憑經驗,二是當月用電量和上月相比差距太大。
昨天下午,武漢市質監局計量測試檢定所的工作人員受邀,準備在居民的見證下,拆表現場測試,但有居民說,“這沒有意義,事情明擺著,肯定是表的問題。”拆表檢驗不了了之。
兩大原因致誤讀
上述居民電費為何在2月出現飆升?常青營業所負責人拿出該用戶報表說:這位用戶在去年同期也用了1840度電,有冬季用電多的習慣。記者在該用戶月度用電數據上看到,在夏季用電高峰期,月用電均超過1千度。對于供電部門出示的這份報表,這位用戶不認同,說從未用過這多電。
也有居民稱,去年同期未用過這多電,現在為何劇增?有一位居民拿出2月份電費單,顯示2月份電費929元,比上月多了240元。
供電部門表示,這位更換了新電表的用戶,換表后的首次計量周期實際上是40天。該片區的抄表周期是每月8日左右,供電部門是在去年12月28日更換了這位用戶的表,供電部門在1月8日打出的電費單,實際顯示的是20天的用電量(即12月8日至28日電量)。換裝新電表后,2月8日抄表、打出的電費單實際顯示的是40天的用電量(即12月28日至2月8日電量)。此外,武漢今年冬季嚴寒,也可能造成該用戶用電量猛增。
據了解,去年初,網上也曾曝出上海有市民元月份用電翻番情況。經查證,電表計量正常,用電量劇增與當地天氣和計量周期臨時變長有關。常青供電公司稱,該區域已更換了10余萬戶智能電表,占到換表數的9成。更換前,做過智能電表與老電子表的對比試驗,精度一致。
【新聞鏈接】
智能電表,表面有顯示屏,可顯示已用電量,尚余電量、金額等數據。一旦全部安裝完畢,并建成聯網的信息系統,居民可采取預存電費,隨時在家查看當月用電量,供電人員亦可足不出戶實現遠程抄表、智能計費,不再像現在靠抄表員一家家登門抄表。
作者:龔平 黃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