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望遠鏡,一個裝有扳手、鉗子、螺絲帽等工具和食物、水的背包。這些是國家電網吉林分公司樺甸分公司巡線員呂清森每次巡線前,所必帶的裝備。
清晨,在第一縷陽光還未“起床”前,52歲的呂清森已經踏上了他巡線的征途。從1979年開始,33年間他堅持巡線工作,已經徒步走過7萬多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走了一圈多。
“紅白線”是吉林地區海拔最高、環境最差、巡護難度最大的一條66千伏輸電線路,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幾乎是一個山頭一座塔,最高的一座鐵塔位于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
呂清森在33年的巡線工作中,記下了幾十本巡線記錄,上面詳細記載了線路的桿塔號、村屯地界、風向、覆冰現象、塔上的絕緣子情況等;在他的學習記錄本中,記錄著“真空的光速”、“冰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水泥桿裂紋分析”、“采光巡線法”、“雷擊情況分析以及各季節氣候特點”等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上個世紀80年代初,呂清森在工作中發現,水泥桿經常出現裂紋、凍鼓或麻點等問題,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經過近十年的研究試驗,他終于摸索出水泥桿橫向裂紋的原因,提出了“水泥桿底段抽水、灌砼、打套筒”的解決辦法,從而延長了水泥桿的使用壽命,節約了大量資金。
巡線33年,他共發現大小缺陷5000余件,其中重大缺陷和隱患上百起,避免了多起倒桿、斷線等重特大事故,為企業減損6000余萬元。(劉文博)來源東亞經貿新聞)
清晨,在第一縷陽光還未“起床”前,52歲的呂清森已經踏上了他巡線的征途。從1979年開始,33年間他堅持巡線工作,已經徒步走過7萬多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走了一圈多。
“紅白線”是吉林地區海拔最高、環境最差、巡護難度最大的一條66千伏輸電線路,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幾乎是一個山頭一座塔,最高的一座鐵塔位于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
呂清森在33年的巡線工作中,記下了幾十本巡線記錄,上面詳細記載了線路的桿塔號、村屯地界、風向、覆冰現象、塔上的絕緣子情況等;在他的學習記錄本中,記錄著“真空的光速”、“冰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水泥桿裂紋分析”、“采光巡線法”、“雷擊情況分析以及各季節氣候特點”等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上個世紀80年代初,呂清森在工作中發現,水泥桿經常出現裂紋、凍鼓或麻點等問題,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經過近十年的研究試驗,他終于摸索出水泥桿橫向裂紋的原因,提出了“水泥桿底段抽水、灌砼、打套筒”的解決辦法,從而延長了水泥桿的使用壽命,節約了大量資金。
巡線33年,他共發現大小缺陷5000余件,其中重大缺陷和隱患上百起,避免了多起倒桿、斷線等重特大事故,為企業減損6000余萬元。(劉文博)來源東亞經貿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