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能弄明白中國用了多少電,這人就要掙大錢了。
中國正在開始采用智能電網,包括一種高級電表架構(AMI),此架構包括民用及商用電表這樣的設備。
Associated Press
對外國企業而言,中國的電網改造工程機遇與風險并存。中國需要更新老化的設備,還要在大多位于西北部的發電廠與多集中在東南沿海的用戶之間建立更好的聯系。這種需求對國外的設備供應商來說意味著重大商機,比如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西門子(Siemens AG)和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這些競相參與設立智能電網及AMI工程的企業。
通用電氣曾估計這一市場在今后十年中的規模將達到600億美元。
然而,如此多機會的出現卻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全球科技企業愿意作出多少犧牲來攫取這些機會:在其他領域,希望進入中國智能電網市場的外國參與者可能需要針對中國對產品作出調整、降低售價以及承擔專利技術被當地競爭對手盜取的風險。
目標是為這個全球頭號能源消耗國設計出方法,使它能夠通過技術手段更加智能地用電,控制家用電器,只在需要的時間和地方供電。試想一下,家庭智能電表與電力供應商相連,能夠提醒用戶和供電商可能出現的用電量飆升情況,不僅可以即時調整定價,還能控制洗碗機等設備的啟動,以此實現效率的最大化。
但在一位中國知名的行業研究人員看來,外國供應商不應花太大成本來進行過于智能的思考。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主要專家胡學浩說,歐美研發的AMI領先技術往往要比中國目前所要求的水平先進得多。他說,我們發展AMI要視需求而定。
周二在上海舉行的一個地區智能電網會議上,就中國是否將從外國供應商那里購買電表設備,胡學浩興致勃勃地回答說,中國的電網技術完善,可以運行最先進的產品,但中國并不一定需要。
胡學浩舉例說,新的無線電表可以實現家庭和電網公司間的交流,盡管這是重大進步,但在公寓建設中是沒用的,中國許多地方將電表系統置于地面以下,他說,我不會為我不需要的功能花錢。
胡學浩還指出,供應中國市場的美國電表通常讓每個住宅單元花費超過100美元,這是他個人每月電費的10倍多,他說,對于中國居民來說太貴了。
胡學浩特別對通用電氣持批評態度。在當天稍早的一次演示中,胡學浩批評通用電氣希望“直接”向中國銷售設備,這意味著它將向中國提供與美國一樣的設備。胡學浩說,如果他們的設備符合中國標準,我想我們可以接受他們的電表。
通用電氣一位發言人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要求。
周二在另一個場合,胡學浩說,美國標準不適合中國市場,并補充說,歐洲標準更接近。中國最大電力輸送企業──國家電網公司今年稍早宣布了自己的標準。
他講話后很快就出席了電力專家的研討會,在這里標準問題再次被提起。在該研討會中,韓國電力交易所(Korea Power Exchange)高管Yeoungjin Chae高興地說,他的USB電腦設備是菲律賓生產的,可以毫不費力接上中國生產的筆記本電腦,但同時他也哀嘆各國電插頭不能兼容。談到應用智能電網技術時,他補充說,韓國認為國際合作是該業務最重要的部分,否則在把原先不相連的東西接在一起的時候,你不得不轉接許多設備。
研討會主持人朔姆貝格(Richard Schomberg)響應了這一觀點,他還是智能電網戰略集團(Smart Grid Strategic Group)主席。該研討會一位日本成員也表示贊同,他說,這些小細節確實重要。
胡學浩說,中國有自己的標準,但可以使之國際化,國際化非常重要。
中國正在開始采用智能電網,包括一種高級電表架構(AMI),此架構包括民用及商用電表這樣的設備。

通用電氣曾估計這一市場在今后十年中的規模將達到600億美元。
然而,如此多機會的出現卻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全球科技企業愿意作出多少犧牲來攫取這些機會:在其他領域,希望進入中國智能電網市場的外國參與者可能需要針對中國對產品作出調整、降低售價以及承擔專利技術被當地競爭對手盜取的風險。
目標是為這個全球頭號能源消耗國設計出方法,使它能夠通過技術手段更加智能地用電,控制家用電器,只在需要的時間和地方供電。試想一下,家庭智能電表與電力供應商相連,能夠提醒用戶和供電商可能出現的用電量飆升情況,不僅可以即時調整定價,還能控制洗碗機等設備的啟動,以此實現效率的最大化。
但在一位中國知名的行業研究人員看來,外國供應商不應花太大成本來進行過于智能的思考。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主要專家胡學浩說,歐美研發的AMI領先技術往往要比中國目前所要求的水平先進得多。他說,我們發展AMI要視需求而定。
周二在上海舉行的一個地區智能電網會議上,就中國是否將從外國供應商那里購買電表設備,胡學浩興致勃勃地回答說,中國的電網技術完善,可以運行最先進的產品,但中國并不一定需要。
胡學浩舉例說,新的無線電表可以實現家庭和電網公司間的交流,盡管這是重大進步,但在公寓建設中是沒用的,中國許多地方將電表系統置于地面以下,他說,我不會為我不需要的功能花錢。
胡學浩還指出,供應中國市場的美國電表通常讓每個住宅單元花費超過100美元,這是他個人每月電費的10倍多,他說,對于中國居民來說太貴了。
胡學浩特別對通用電氣持批評態度。在當天稍早的一次演示中,胡學浩批評通用電氣希望“直接”向中國銷售設備,這意味著它將向中國提供與美國一樣的設備。胡學浩說,如果他們的設備符合中國標準,我想我們可以接受他們的電表。
通用電氣一位發言人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要求。
周二在另一個場合,胡學浩說,美國標準不適合中國市場,并補充說,歐洲標準更接近。中國最大電力輸送企業──國家電網公司今年稍早宣布了自己的標準。
他講話后很快就出席了電力專家的研討會,在這里標準問題再次被提起。在該研討會中,韓國電力交易所(Korea Power Exchange)高管Yeoungjin Chae高興地說,他的USB電腦設備是菲律賓生產的,可以毫不費力接上中國生產的筆記本電腦,但同時他也哀嘆各國電插頭不能兼容。談到應用智能電網技術時,他補充說,韓國認為國際合作是該業務最重要的部分,否則在把原先不相連的東西接在一起的時候,你不得不轉接許多設備。
研討會主持人朔姆貝格(Richard Schomberg)響應了這一觀點,他還是智能電網戰略集團(Smart Grid Strategic Group)主席。該研討會一位日本成員也表示贊同,他說,這些小細節確實重要。
胡學浩說,中國有自己的標準,但可以使之國際化,國際化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