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類似的會議上,來自中國的演講嘉賓只會講政策、談加快技術研發,而來自GE等跨國巨頭外資公司的領導者卻會講公司產品及服務,以及那些非常吸引人的理念和創新,他們甚至還會請客戶現身說法。”7月7日,參加完一場由GE主辦的“當智慧遇上機器”的大型活動后,一位來自河北的與會者如此感嘆。
當天,G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飛臨北京暢談工業互聯網,他講到,GE早已開展工業轉型,成為“互聯網+”企業,接下來,GE將借助這些優勢,更好地在燃氣輪機等市場領域服務中國。
現實中,正是借助類似的服務和開發方式,GE已經獲得了中國多個重要設備領域的巨大市場。如在燃機領域,GE連同西門子、三菱等巨頭控制著中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伴隨中國新一輪電改政策起航,天然氣分布式發電的政策障礙全面掃除,中國又一個接近千億元量級的燃機市場再一次面向GE這些跨國巨頭匆匆開放。
歐美日爭霸
從第一臺燃機開始,這一市場就一直被西方巨頭壟斷。據統計,GE的燃機產量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53%,排名第一;三菱公司系統約占19%,排名第二;Alstom-ABB系統約占14%,排名第三;Siemens-WH系統占9%,排名第四。這幾家大公司及其伙伴廠家的產品份額約占世界總量的80%。
由于不同的歷史背景,燃氣輪機不同技術道路發展,目前主流是以GE、西門子、ABB為代表,遵循傳統的蒸汽輪機理念發展起來的工業重型燃氣輪機。“目前,全世界從事燃氣輪機研究、設計、生產、銷售的著名企業有近30家,全世界使用的工業燃機約有5萬臺,而全球的燃機市場幾乎被歐美壟斷。”分布式能源資深專家、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
一如世界市場上的強勢表現,GE、三菱、西門子等國外大公司的產品約占我國燃機市場份額的80%。
三大燃氣輪機主機制造商都各有側重和特點,GE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產品線最豐富,而且商務模式最靈活。而三菱身為日企,對東方的服務需求把脈很準,后來居上。而西門子盡管質量好,效率高,但較高的價格和服務費用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三大主機制造商不僅壟斷了新機市場,更壟斷了服務市場。
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燃機專委會秘書長余璟看來,除了技術開發難度和外企有意封鎖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國內企業人才斷層和流失。“隨著外資燃機制造巨頭的加速兼并整合,中國市場上的外資壟斷趨勢還會加重。”余璟說。
千億大蛋糕
根據發改委規劃,202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達到10%以上,利用量將達到360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在未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發電的黃金時代正在來臨。另據中電聯新近發布的《“十三五”天然氣發電需求預測》報告,到2020年中國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將達1億千瓦左右,占總發電裝機的4.71%。
從市場容量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三大工程均需要大量30兆瓦級工業型燃氣輪機,同時我國艦船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也需要大量30兆瓦級艦船燃機。“我國事實上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燃機潛在市場。”韓曉平說。
目前,我國燃機的平均市場規模增長率為13.8%。但隨著工業轉型和節能減排的進一步深入,燃機的使用范圍將更廣,增長速度也有望追上發達國家。數據顯示,我國燃機的進口總量自2005年來一直處于增長狀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中國能源需求迅猛增長以及天然氣資源進入大規模開發利用階段,燃氣輪機正在形成一個“爆發性增長”的市場。到2020年,全國燃氣輪機聯合循環裝機容量將達到5500萬千瓦,是2000年之前50年已建成同類裝機容量的25倍。保守估計,僅中石油一家,每年需要的燃氣輪機價值就達到了30億元。到2015年,國內燃氣輪機的市場容量能達到300億元,而國際市場容量則能達到2700億元。
“燃機的購買成本約能占到一個天然氣發電項目總投資的四分之一,這是一個十分具有想象力的市場。”余璟表示。
能讓誰獲益外資的壟斷給國內燃機及發電市場蒙上了灰色的陰影。一位燃氣發電的工作人員發問稱:“美國天然氣發電拉動了GE的產值,中國天然氣發電又能讓誰獲益?”
實際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企業就開始與GE、西門子進行技術合作,2001年,發改委發布《燃氣輪機產業發展和技術引進工作實施意見》,決定以“市場換取技術”的方式,進行技術引進。
令人尷尬的是,出讓了市場之后,國內制造企業依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上海電氣與西門子的合作就是一個縮影,雙方在2005年就已造出了第一臺合資重型燃氣輪機,但“四個不”牢牢捆住了上海電氣的發展步伐:一是外方的研發、設計技術不轉讓,二是制造技術不完整,三是服務技術不轉讓,盡管服務會帶來豐厚利潤,四是不能走出國門。
更為嚴重的是,壟斷仍長期持續。據一份國家能源局委托相關機構做的天然氣發電調研內部資料的說法,“天然氣發電機的國外技術壟斷短期內難以解決,甚至十多年都無法解決。”
“核心設備不能國產化,被幾大外企壟斷,導致燃氣電廠成本過高。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很難大規模推廣燃氣發電。”在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有生看來,盡管環保壓力巨大,天然氣發電展現美好前景,但燃機問題仍然有賴于外資,且千億元量級的市場極為誘人。
不過,新的變化正在出現。此前,上海電氣出資4億歐元收購了全球領先的燃機生產企業安薩爾多40%股權,上海電氣和安薩爾多同時承諾互相合作并且在重型燃機市場內投入各自資源,共同拓展在中國及海外市場的燃機業務。
問題是,密集開建天然氣分布式電站的口哨已經吹響,而中國的自主燃機究竟在哪里,仍然是個未知數。 來源: 中國能源投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