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基于MAS的分散協調控制策略
隨著分布式發電在電力系統中的不斷滲透,由分布式電源(distributed generator, DG)、儲能裝置、負荷和控制裝置組成的微電網備受關注。
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微電網既可以并網運行,也可以孤島運行。在大電網正常運行狀態下,微電網工作在并網模式,維護微電網穩定性的任務主要由大電網來承擔。大電網出現故障后,電力系統的繼電保護裝置靜態開關動作,斷開微電網與大電網的連接,微電網進入孤島運行狀態,此時微電網失去了大電網的支撐,需要由內部的DG來維護系統的穩定運行。
因此,如何對微電網內部的多種DG進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證微電網在不同運行模式下都能安全穩定運行,該問題成為微電網研究的一個難點。
大多數DG及儲能裝置通過電力電子接口接入微電網,其控制策略主要由逆變器完成。近年來,微電網逆變器控制技術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是微電網控制方向的兩大主要方法。分散控制是針對采用即插即用分布式電源的微電網提出的控制方法,是一種無通信互連線的控制技術。每個個體單元都是由相應的局部控制器獨立控制,需要本地信息,而不需要通信技術,該方法將系統的不平衡功率動態分配給各機組承擔,具有簡單、可靠、易于實現的特點。
對簡單的微電網系統來講,分散控制策略結合上層的能量管理系統能夠維護微電網穩定。但隨著新能源發電的不斷滲透,微電網系統越來越復雜化,對于結構組成復雜的微電網系統,分散控制方法由于缺少單元系統之間的配合,在微電網遭受嚴重擾動時,系統的電壓質量可能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而集中控制方法則根據系統全局信息,由中心控制器統一控制各單元系統,對于結構不是很復雜的系統,該方法非常有效。
集中控制缺點是需要可靠的通信互連線,增加設備需要相應的通信通道支持,通信可靠性影響微電網運行。對于地域廣闊、結構復雜的微電網系統而言,由于系統建模的巨大維數和信號傳輸的時滯問題,集中控制有時實現比較困難,即便實現可能也難以獲得滿意的控制效果。分散控制與集中控制各自具有優缺點,需要針對不同的系統考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除此之外,更需要構建一種具有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的優點,也能克服它們的缺點的控制方法。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本文提出研究基于多智能體系統(Multi-agent system, MAS)的分散協調控制策略來維護大擾動下微電網的電壓穩定。
為了解決微電網動態穩定性問題,研究構建了基于MAS的分散協調控制策略。該MAS設計為兩層智能體,下層單元智能體執行分散控制,即在下層智能體里,設計雙環分散控制器,包括基于下垂特性的外環功率控制器和基于分數階PID的內環電壓電流控制器。
上層智能體執行協調控制策略,即在上層智能體里,基于電壓實時動態信息,構建電壓評估指標,并采用H?魯棒控制方法結合線性矩陣不等式技術設計協調控制器;當上層智能體電壓評估指標在安全域時,僅靠分散控制器維護系統穩定,當評估指標超出安全閾值時,上層智能體啟動相應的協調控制器,此時協調控制器與分散控制器一起維護系統穩定。
該方法既能在大擾動時維護全系統良好控制性能,又便于實現。最后,仿真驗證了該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結論
為了提高微電網大干擾情況下的動態穩定性,設計了基于MAS的分散協調控制策略。針對微電網系統研究構建了基于MAS兩層控制方案。在下層單元智能體里,構建雙環分散控制器,即下垂特性的外環功率控制器和分數階PID電壓和電流控制器,并用遺傳算法優化各控制器的參數;在上層智能體里,構建了電壓穩定性評估指標,并設計了H魯棒協調控制器,由該評估指標判定協調控制器是否處于啟動模態,以確保微電網在大干擾下的動態穩定性。最后,仿真結果表明該控制策略在大擾動下能夠維護微電網電壓穩定。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