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讓電表更“聰明”
前天上午,在武夷綠洲賞桂苑7幢,供電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電表箱前對電表進行接線改造,改造后的電表將納入南京智能電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有了這個系統,供電抄表人員不用上門,利用遠程終端設備,就可知道居民家中的用電情況,還可避免誤抄、漏抄和抄表不及時等情況。
“這個電表不僅方便了供電部門,對居民用電也大有好處。”南京供電公司計量中心副主任陳新亮給記者列舉了電表智能化改造后給居民用電帶來的改變。
改變一:用了多少電,隨時可查
改造前由于我市供電部門每兩個月抄一次電表,居民無法了解家里實時用電情況。
改造后新系統對居民家中的用電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居民登錄供電部門的網站,或撥打95598熱線,就可查詢到截至某一天的用電量,甚至可以查到某一天某個時段的用電量。這樣就可對家中的用電情況了如指掌,合理進行安排。如果在峰時段用電較多,可盡量將洗衣服、洗澡時間挪到晚9點以后。
改變二:誰是“電耗子”,一查便知
改造前很多居民在交電費時,會發現電費很高,可家中使用的家用電器并不多。耗電原因是什么?一張籠統的電費單,很難抓到它。
改造后有了“聰明”電表,居民就可以查詢到一些電器在通電卻不使用的時間段里耗電多少。這“電耗子”可能是長期不關的熱水器,也可能是晚上睡覺時沒關的電視機總電源。一些不合理的用電習慣就可以及時更正了。
與此同時,新系統如果發現在夜間等低谷時段,居民的用電負荷異常高,就會短信提醒用戶,及時查找問題,及時報修,消滅“電耗子”。
改變三:繳費和欠費,及時提醒
改造前有的市民出差回到家時,發現門上貼著繳費通知單,電表因超時限未繳費而被拉閘。想恢復用電,需先繳費,要再等上1—2天。
改造后每到繳費期,智能系統就會以短信方式通知居民。在居民即將因欠費被停電時,智能系統會再次發出短信,提醒其盡快繳納電費。這與以往供電人員上門貼單子相比,更加迅速且準確。
改造費用戶均100元,居民不掏一分錢
據了解,至12月底我市將完成102萬戶居民家中的電表“智能化”改造。
改造區域為江寧區、龍江及奧體地區、寧南地區、棲霞及仙林地區、下關部分地區、浦口地區、六合地區,以及溧水、高淳縣城區。改造費用平均每戶100元左右,全部由供電部門承擔。
工程施工主要為安裝敷設通信線和遠程采集裝置,施工量相對較小,對居民正常用電不產生影響。為保證居民安全用電,供電公司將對在安裝過程中發現的存在用電安全隱患的電能表進行更換,停電時間僅在5—10分鐘。施工前,供電部門會在小區內張貼公告,通報計劃施工時間。
首批改造完成后,供電部門將用5年時間完成對我市老城區所有電表的智能化改造。而智能化改造也會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而增加更多功能,如預付費、遠程遙控家用電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