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由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擔任。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楊慶出席鑒定會。
公司早決策、早部署,從2006年起主動服務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通過探索與實踐,確定了集中充電、統一配送、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通過智能電網、物聯網、交通網技術的融合,實施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管理,實現對電動汽車用戶跨區域全覆蓋的同網、同質、同價服務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發展模式。
承擔示范工程建設的浙江省電力公司積極研究相關技術、設備和運營模式。目前,杭州、金華、寧波等地共建成充(換)電站14座,全省11個地區安裝交流充電樁500個;全國首座面向社會乘用車的全功能充換電站——杭州古翠充換電站已可以面向社會經營。
在“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電能供給模式下,電動汽車車主在聯網的任何一家充(換)電站營業廳開戶,領取充電卡,即可租賃充滿電的電池,并在聯網的所有充換電站更換電池,或在聯網的交流充電樁即時插卡充電。這一模式為消費者解決了電池使用維護的問題。
楊慶在講話中說,國家電網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以集中充電和網絡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并在標準體系創新、設備技術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和智能網絡建設創新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積累了許多經驗。他表示,加快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和運營,是電網企業的使命和重大責任,電網企業在電網、信息通信、營銷網絡資源和專業人才隊伍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公司將繼續與上下游企業開展合作交流,為電動汽車產業和低碳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電動汽車發展受電能補給模式影響較大。陳清泉在實地考察杭州古翠充換電站后表示,國家電網公司構建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解決了電動汽車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商業模式問題。
鑒定專家組認為,浙江示范工程對電池進行集中充電和集中維護,并開展梯次利用,有效消除了因動力電池技術形成的電動汽車發展瓶頸。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緊密結合智能電網,創新商業模式,在做好電能供給服務,促進電動汽車規模發展的同時,保證了電網安全運行,提高了社會資源利用率,成果技術路線合理,操作性強,應盡快推廣應用。
5年來,公司在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運營過程中已申請114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47項,2010年公司系統共有87座標準化充換電站、5179臺充電機和7031個交流充電樁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