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顧問陸燕蓀:完善電氣產業創新體系?
?
???????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將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將全面深入進行。在此階段,“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發布對于裝備制造業有怎樣指導意義?在“十二五”階段,電氣工業又迫切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 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顧問陸燕蓀在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上建議,企業管理層應將“十二五”規劃綱要同此前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內容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深刻理解綱要精神,更好的確定企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戰略。?
??????? 陸燕蓀指出,“十二五”規劃綱要第三篇中明確提出了“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其中,改造提升制造業更是提高現有產業核心競爭力及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
??????? 21世紀的前十年,我國電氣企業有效推動技術改造,在裝備、技術手段、產品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眾多高端裝備制造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所謂的高端裝備就是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目前,對于企業而言‘十二五’期間需要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陸燕蓀表示,“只有依靠現代化的裝備、現代化的技術才能制造出現代化的產品,現代化的裝備將進一步保障產品及關鍵零部件的質量及可靠性。”?
??????? 與此同時,“十二五”規劃綱要還明確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在陸燕蓀看來,盡管電氣工業并不在高端裝備制造的范疇之內,但電氣行業在“十二五”階段的改造提升,將最終有效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設備制造企業要努力向產業鏈高端進發,找準適合自己的位置。”?
??????? “十二五”期間,依靠技術創新仍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而建立電氣工業的創新體系也成為此階段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陸燕蓀告訴記者,產品研發、創新過程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基礎技術研究,第二個階段為產品共性技術研發,第三個階段為具體產品的開發,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階段實為第三階段,“而近些年的行業內科研院所體制改革使基礎、共性技術研發削弱,甚至缺位,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不足,將無法滿足電氣工業未來快速發展的需要。中小企業很難做到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同時兼顧前兩個階段的研發,因此目前電氣行業迫切需要基礎和共性技術的供給體。”?
???????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雙重任務考驗“十二五”能源產業?
??????? 記者獲悉,目前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和精神,國家能源局正在抓緊制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規劃內容包括電力工業、煤炭工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能源科技等行業發展規劃,以及“全國電網建設”、“石油、天然氣管網”、“農網改造升級”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及相關產業政策。?
???????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有關部門將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從能源和資源約束的角度,利用倒逼機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費,“‘十二五’期間能源行業一方面要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能源保障,另一方面還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及節能減排政策進一步控制能源消費的速度。”
?
??????? 李冶指出,“十二五”期間,能源行業任務艱巨。能源行業、電力行業以及電工電氣行業要通過節能減排、依靠技術進步,在既滿足能源發展需求的同時,大力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
??????? 同時,李冶還就“十二五”期間幾大能源行業及裝備制造重點領域的熱點進行了簡要闡述。?
??????? 第一,在火電方面,國家將繼續采取上大壓小政策,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節能減排,“十二五”期間在火電節能減排方面國家有關部門將施以重拳,“火電在未來5年仍將是電力裝機的主力機組,‘十二五’期間,火電裝機容量大致將達到3億千瓦,其中包括3000萬~5000萬千瓦的燃氣發電,火電裝機容量較‘十一五’期間有所下降。”李冶表示,這也要求我國幾大發電設備企業在“十二五”期間積極開拓兩個市場,加強企業管理,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 第二,“十二五”期間,新能源領域,特別是風電、太陽能等產業應積極、有序發展。“目前新能源裝備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較多,如風機質量,特別是風機關鍵零部件,如葉片、軸承的產品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他指出,“十二五”階段,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市場潛力巨大,“關鍵是企業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和提供的產品質量,未來5年新能源產業還需大力加強標準制定、質量認證與檢測的力度。”?
?
??????? 第三,目前通過自主研發和與國外企業合作,我國重型燃機已經可以實現部分國產化,‘十二五’階段仍需加速核心技術攻關。李冶強調指出,燃機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載體,如果燃氣輪機不能實現國產化,那么調整發電結構就是一句空話。?
??????? 第四,在智能電網建設方面,李冶認為,雖然不同國家建設智能電網都需結合各自的電力供應和電網現狀,但不同技術方向與路徑也有著共同點,首先,智能電網應該是更高效率,更經濟的電網;其次,智能電網是更可靠的;再次,是更有利于吸納可再生能源或分布式能源,更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智能電網的物質基礎在于電器設備的智能化,對于電工行業而言,這亦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
??????? 據悉,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構建四位一體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即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發、裝備制造、工程示范為一體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統籌規劃,加強能源科技和裝備研發力量,為能源產業發展服務。?
???????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處長楊栓昌:警惕“十二五”期間產能過剩問題?
??????? 近年來,作為機械工業的骨干行業,我國電氣行業在規模、經濟總量、自主化程度方面不斷提升,主要產品技術質量升級換代,生產能力迅速增長。然而,在電氣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技術創新、市場機制等諸多瓶頸。?
???????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處長楊栓昌表示,目前工信部較為關注產業發展的三個方面。首先,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電氣設備企業資產占有率為18.7%,但實現工業總產值僅占全行業的9%,這說明一些大型電氣企業發展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 其次,是產業集中度問題。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電氣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為37422.80億元,同比增長了30.74%,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穩步增長。“‘十一五’階段,電氣行業產業集中度有所改善,但未發生突出變化。”?
??????? 再次,是產能過剩及重復建設問題。“目前部分電氣領域小行業過度依賴要素投入,導致重復建設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這也將導致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企業盈利能力和產品質量下降,使產業發展陷入較大風險。”楊栓昌強調。?
?
文章來源:中國傳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