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用電量增速環比下降主要是因為空調負荷減少。”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部主任薛靜表示,8月份是歷年來用電高峰時機,但從目前用電量數據來看,盡管8月份用電量增速同比仍將增長,但是增速或將放緩。
8月用電增速環比或下降
國家能源局日前披露,7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4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與6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長13.0%相比,7月份用電量增速略微下滑。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表示,從用電量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近來在放緩,但這種波動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總體增長幅度仍然較高。他預測今年全年用電量將較去年增長10%左右。
但薛靜表示,7月份用電量增速放緩主要是因為天氣原因,7月份北方降水豐富,空調負荷大幅減少直接導致用電量增速放緩。
英大證券首席研究員盧小兵也認為,今年5月,中電聯提前預警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缺口達3000萬千瓦,使得各省主動開展電力需求側的管理。同時,發改委決定自6月1日起上調山西等15個省份的工商業、農業用電價格,并禁止各地對高耗能企業實施優惠電價。雙管齊下的措施使得高耗能企業的用電需求得到部分抑制。
“預計8月份用電量的增速同比仍會增長,但是增速環比7月還會繼續下降。”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的用電量增速如何主要看國家即將出臺的相關環保政策。此前有消息稱,發改委正在醞釀出臺對發電企業實施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
電力缺口收窄
需求側的管理及天氣因素使得電力缺口小于中電聯此前預計的3000萬千瓦時。據中電聯內部人士介紹,受上述因素的影響迎峰度夏期間的電力缺口或縮小到2000萬千瓦時。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此前也表示,上半年用電緊張形勢已趨于緩解,截至7月底全國用電缺口并沒有達到此前預計的最大值3000萬千瓦時。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雖電力缺口縮小但煤電矛盾仍沒解決,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依然存在。日前,南方電網預計,受用電快速增長、來水嚴重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三季度全網最大電力缺口可能達1200萬千瓦時,總體缺電8%以上,個別地區缺電20%以上。而目前缺煤停機容量600萬千瓦,因煤質差導致火電出力受限450萬千瓦,已超過全網煤電機組總容量的10%。
“在煤炭價格無法大幅下跌的情況,電價面臨上調壓力。”分析人士指出,電價上漲的主要動因在于火電企業持續虧損。事實上這一現象并未改變,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增速穩步回升,電價有所上調,對電力企業形成一定的利好,但仍未能扭轉電企的經營困境。由于煤價持續高位,火電企業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
華能國際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79億元,同比下降41.82%;國投電力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22億元,同比僅微增2.84%;紅陽能源上半年的凈利潤為1290.36萬元,同比下降15.61%。
上述人士指出,居民階梯電價有望年內出臺,在某種程度上也可看作上調了部分電價。
8月用電增速環比或下降
國家能源局日前披露,7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4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與6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長13.0%相比,7月份用電量增速略微下滑。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表示,從用電量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近來在放緩,但這種波動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總體增長幅度仍然較高。他預測今年全年用電量將較去年增長10%左右。
但薛靜表示,7月份用電量增速放緩主要是因為天氣原因,7月份北方降水豐富,空調負荷大幅減少直接導致用電量增速放緩。
英大證券首席研究員盧小兵也認為,今年5月,中電聯提前預警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缺口達3000萬千瓦,使得各省主動開展電力需求側的管理。同時,發改委決定自6月1日起上調山西等15個省份的工商業、農業用電價格,并禁止各地對高耗能企業實施優惠電價。雙管齊下的措施使得高耗能企業的用電需求得到部分抑制。
“預計8月份用電量的增速同比仍會增長,但是增速環比7月還會繼續下降。”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的用電量增速如何主要看國家即將出臺的相關環保政策。此前有消息稱,發改委正在醞釀出臺對發電企業實施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
電力缺口收窄
需求側的管理及天氣因素使得電力缺口小于中電聯此前預計的3000萬千瓦時。據中電聯內部人士介紹,受上述因素的影響迎峰度夏期間的電力缺口或縮小到2000萬千瓦時。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此前也表示,上半年用電緊張形勢已趨于緩解,截至7月底全國用電缺口并沒有達到此前預計的最大值3000萬千瓦時。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雖電力缺口縮小但煤電矛盾仍沒解決,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依然存在。日前,南方電網預計,受用電快速增長、來水嚴重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三季度全網最大電力缺口可能達1200萬千瓦時,總體缺電8%以上,個別地區缺電20%以上。而目前缺煤停機容量600萬千瓦,因煤質差導致火電出力受限450萬千瓦,已超過全網煤電機組總容量的10%。
“在煤炭價格無法大幅下跌的情況,電價面臨上調壓力。”分析人士指出,電價上漲的主要動因在于火電企業持續虧損。事實上這一現象并未改變,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增速穩步回升,電價有所上調,對電力企業形成一定的利好,但仍未能扭轉電企的經營困境。由于煤價持續高位,火電企業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
華能國際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79億元,同比下降41.82%;國投電力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22億元,同比僅微增2.84%;紅陽能源上半年的凈利潤為1290.36萬元,同比下降15.61%。
上述人士指出,居民階梯電價有望年內出臺,在某種程度上也可看作上調了部分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