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29日 21 版)
“我們居住的小區總是停電,一天將近10個小時。孩子們沒法復習功課,我們只好出去乘涼。”巴基斯坦朋友扎希爾對記者的抱怨,也道出了當地民眾的無奈。夏季來臨,巴基斯坦最高氣溫已超過40度,而首都伊斯蘭堡每天停電最長達12小時,其他城市和偏遠山區的停電時間則更長。
能源短缺、電力不足是巴基斯坦的“老大難”問題。政府每年都承諾解決這一涉及民生與社會發展的棘手問題,但始終沒有落到實處。巴基斯坦能源專家披露,電力危機使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每年放緩3到4個百分點,對生產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據巴電力公司介紹,巴基斯坦目前每天的發電量約為1.2萬兆瓦,而國內對電力的需求大約為1.6萬兆瓦,有約4000兆瓦的缺口。如何填補這一缺口,是巴政府面臨的一大考驗。
據記者多方了解,巴基斯坦電力危機的首要原因是發電能源結構不合理。巴國內目前發電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氣,其發電量約占發電總量的64%。不過,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氣都需要從沙特阿拉伯等國進口,發電成本高昂。此外,水電與核電目前分別僅占總發電量的30%和6%,巴政府需要提升水電與核電所占比例。
其次,巴政府對電力的管理存在缺陷。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發電成本不斷增加,政府對電價的定價步伐往往跟不上發電成本上漲的速度,造成一些電站因虧本而停止生產。此外,巴基斯坦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參議員穆沙希德·侯賽因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設備老化、傳輸線路故障和偷電等原因,巴基斯坦的電力損耗平均每天浪費10億盧比(約合1000萬美元),也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去年上臺以來采取了多項解決電力危機的措施,包括增加電力供應、調整電價、降低發電成本,并嘗試調整電力結構。同時,他還表示,未來10年將增加2.1萬兆瓦的發電量,并將更新發電設施,建設更多的電站來緩解電力危機。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政策研究所所長哈拉德·拉赫曼和巴基斯坦《每日郵報》總編輯馬克東·巴伯均對本報記者表示,巴基斯坦要解決能源危機,需制定綜合戰略,從發電、輸電、配電、售電4個方面進行協調和努力。當前,全國各地應建設小型水電站,增加水力發電和煤炭發電,并更多使用新能源。同時,政府應加強節能的宣傳教育,改善國內安全環境,吸引相關外國投資。對于拒繳電費和偷電行為,需要加大懲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