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高寒氣候會導致一些線路開關傳動裝置失靈無法動作,致使停電、送電和負荷切改非常困難,對電網冬季運行安全極為不利等實際問題,提高高寒地區配電網絡供電可靠性,去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在呼倫貝爾滿洲里市進行配電自動化試點建設。經過8個月的試運行,取得了寶貴的試點經驗,于今年7月24日通過國家電網公司專家組驗收。
10月15日,內蒙古滿洲里的最低氣溫已達到了零下10攝氏度。但今年7月通過驗收的滿洲里核心區配電自動化工程,為在寒冷天氣的保電工作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據悉,該工程是全國首個高寒地區配電自動化試點項目。系統消缺后,現已進入為期半年的實用化階段。此前,該項目通過8個月的試運行,在故障報警和處理、實時信息采集等方面顯示出傳統配網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極寒保電傳統配網力不從心
滿洲里市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腹地,東依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鄰蒙古國,北接俄羅斯,全市總面積736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
由于滿洲里地區氣候寒冷且地廣人稀,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35~40攝氏度之間,最低氣溫達零下50攝氏度,持續十幾天。一些線路開關往往因極度低溫致使傳動裝置失靈無法動作,進而導致停電、送電和負荷切改非常困難,對電網冬季運行安全極為不利。多年來常規配電網的運行、檢修和維護工作,讓配電運檢班的小伙子們吃盡了苦頭。“單單故障巡線這一項工作,就讓俺們苦不堪言。一條主干線跳閘后,為了查找故障點,從主干線到分支線全班十幾號人往返幾十公里的折騰,還經常無功而返。最后不得不通過逐條斷開各個分支線進行合閘確定故障點的大致范圍。每次遇到這種情況,調度值班員、變電運行值班員和我們配電運檢班一起忙活,幾十號人被一條故障線路折騰得筋疲力盡。”今年29歲的配電運檢班專工高旭洋無限感慨地說。
試點地區供電保障立竿見影
為解決高寒地區電網運行中的類似問題,完善網架結構,提高配網的總體運行管理水平和供電可靠性,2013年8月,蒙東電力將首家高寒地區配網自動化樣板工程鎖定滿洲里。
配電自動化系統是一種可以使配電企業在遠方以實時方式監視、協調和操作配電設備的自動化系統。內容包括配電網數據采集與監視系統、配電地理信息系統和需求側管理系統幾個部分。系統通過對終端配電設備的自動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達到提高配電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配網經濟運行的目標。高寒地區配網自動化項目與其他地區配網自動化項目的最大區別就是系統終端設備的抗低溫性能要好,至少要在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能夠正常運行。
目前,滿洲里地區共有10千伏配電線路33條,已經有兩條實現自動化“三遙”(遙信、遙測、遙控)運行,另有21條10千伏線路分別實現兩遙、一遙。滿洲里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用幾組數據表明配網自動化投運后帶來的變化:10千伏線路N-1比例由86.96%提高到95.65%;供電可靠率(RS-3)由99.7417%提高到99.95%;電壓合格率由98.7%提高到99.0%;中壓線路聯絡率由65.22%提高到98%;10千伏線損率由8.81%降至7%;配電設備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00%;其中6臺環網柜及2臺柱上開關實現三遙,柱上開關二遙率100%,配電變壓器一遙比例100%。未來,隨著試點經驗的成熟和技術的完善推廣,滿洲里地區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試點項目全面推廣前景可期
針對配電自動化工程,滿洲里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路文峰介紹說,通過實施配電自動化工程,可提高供電可靠性帶來的經濟效益。通過該工程的建設,實現饋線故障處理,可以迅速定位故障點,隔離非故障區域,有效控制故障范圍和時間,查找故障點不再大海撈針。同時,配電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將大大提高倒閘操作的效率,減少配合及人工倒閘操作時間,減少由于停送電操作引起的無謂停電,提高供電可靠率。建設區域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減少戶均停電時間0.56小時。其次,可降低線損帶來的經濟效益。通過優化實施區域內網絡結構、縮短供電半徑、合理安排線路及配變運行方式、老舊高耗能變壓器更換為低損耗變壓器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配電網電能損耗。最后,可減少因運行人員現場操作和巡視工作而節省的支出。配電自動化的建設實現了配電網設備信息的采集與監控,大部分負荷測量和開關倒閘操作等工作都不再依賴人工到場進行,減少了日常運行維護成本。試點工程開發饋線故障處理功能實現故障的定位與隔離,一方面故障檢測和搶修時間都將大大縮短,另一方面,故障搶修所需的人、車、工器具等支出也明顯減少。
此外,該工程還進一步提升供電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滿意度。全面提高對電力事故的反應速度,快速切除故障、恢復對非故障區域的供電,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對供電公司的普遍要求。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優質服務的今天,行風建設關系到電力部門的社會形象。從用戶的最大利益出發,減少停電,提高政府和老百姓對電力行業的滿意度是提高服務的根本。因此,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實施可以收到可觀的社會效益。系統建成后能夠提高供電可靠率,改善電能質量,減小停電對社會生產造成的影響。通過配電自動化與其他生產系統之間信息集成和共享,為客戶服務中心提供準確、及時的客戶停電咨詢信息,加強供電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高政府和老百姓對電力行業的滿意程度,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在驗收反饋會上,國家電網公司驗收組專家高度肯定了滿洲里核心區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的建設成果,認為該公司配電自動化管理制度齊全,項目管理規范,驗收資料完備,主站功能指標優良,工程施工質量優秀,達到國家電網公司配電自動化工程驗收標準。
對于這個系統的推廣前景,滿洲里市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專工龐宇非常樂觀:“我們最近又新進了65套終端設備,對兩遙線路進行升級,最終目標是利用5年時間,把滿洲里地區33條10千伏配電線路全部實現‘三遙’自動化運行。由于去年冬季滿洲里地區冬季較暖,沒有出現低于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作為終端設備的線路聯絡開關沒有出現失靈拒動現象。如果聯絡開關能夠經受住極寒氣候考驗,那么這個系統的推廣價值和意義將非常重大,簡直可以說是全國高寒地區尤其是呼倫貝爾這個地域廣袤、極寒氣候地區的福音。”
對于地廣人稀、高寒多風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來說,配電自動化,是調度自動化、智能電表逐步普及逐步實現集抄之后,智能電網建設的又一次飛躍。對提高呼倫貝爾地區配電網絡供電可靠性、工作效率和社會滿意度,提升電力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水平,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調度自動化使電網由人工電話調度轉變為自動化控制,工作效率和電網調度水平空前提升。智能電表逐步普及逐步實現集抄后,抄表員為了抄見幾戶人家的電量,幾十上百公里的來回折騰的現象將不復存在。高寒地區配電自動化試點建設的成功,使呼倫貝爾電網冬季安全可靠運行和全市人民冬季采暖、生產生活用電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對于地域環境惡劣、艱苦的大興安嶺林區電網和林區電業員工來說,配電自動化將有效解決以往查找故障點如大海撈針之苦,大幅度縮短故障停電時間,意義更加重大。
用戶心聲
我是5年前來到中國做外貿生意的,中國人的熱情讓我眷戀這里,供電公司小伙子的真誠服務更讓我感激這里,每次出現用電方面的小故障,不管是不是他們的責任,一打電話,他們就來,隨叫隨到,有了供電公司貼心的服務,我在這里做生意可以高枕無憂了!———內蒙古滿洲里市俄羅斯特色商品店業主貝拉幾天前,我家線路出了點故障,打完電話不一會兒,供電公司就來人了,他們很快就幫我把線路修好了。
我很感激,想留他們吃飯,他們不吃。
我尋思他們要求嚴,就給根煙,抽根煙總不違反紀律吧?但他們幾人也沒要,說是有要求。幾個小伙子辦事快,態度還特別好,讓我心里熱乎乎的!———內蒙古滿洲里市六道街浩天玻璃店業主李浩天。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