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充電網絡是當務之急
從使用感受談發展電動汽車的幾點建議
中電新聞網記者 顏新華
關于電動汽車,最近有兩件大事:一是在1月13日至14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5)”上,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工信部將協調推進充電設施建議,加快制定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規劃,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領域;二是1月15日,國內首條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快充網絡———京滬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全線貫通,有關部門組織了車隊進行體驗。
應該說,這兩件大事都抓到了目前推廣電動汽車的主要矛盾上來了———充電網絡覆蓋問題。
這幾年,電動汽車的發展呼聲很高、聲勢很足,但熱鬧的背后,一個尷尬的事實就是電動汽車的發展步子依然太慢,遠沒有廣泛走入尋常百姓家,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續航里程太短、整車質量有待提高、售價過高、充電網絡不夠完善等等。
但筆者作為一名電動汽車的使用者,從一年多的使用情況來看,充電網絡不夠發達、充電極其不方便是最為主要的問題。
在這里,筆者先談一下個人目前使用電動汽車的一些感受。筆者駕駛的這輛電動汽車為北汽集團近幾年推出的純電動車E150EV,這款汽車充滿電后標注的續航里程為160公里,實際使用時車主一般都把安全里程鎖定在120公里,因為必須留出一定的電量用于尋找和前往充電站、以及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續航里程實在太短,但筆者對此倒還能接受,畢竟平時主要用于上下班代 步。從筆者家里到工作單位往返大約20公里左右,實際上充滿一次電,完全足夠一周使用了。一般而言,20公里囊括了目前上班族的主要上班距離(一些特大型城市除外),即使遠一點,比如達到40公里,這款電動汽車也可以使用三天以上,還是能基本解決上下班的代步問題。
尤其值得贊賞的是,電動汽車提速很快、而且非常環保,坐在車里異常安靜,發生堵車也不擔心多耗電。筆者曾對一位同事笑言,“哪怕面對數十萬上百萬的豪華‘油車’,開電動汽車也有一種不對稱的優越感。我環保啊。”當然,使用電動汽車最主要的好處還是成本非常低。筆者所使用的這款車,充滿一次電成本在14元左右,也就是說只需要14元的動力成本可以滿足筆者一周的交通費用,這在北京已經算是相當便宜了。一些人對電動汽車的質量表示懷疑,從筆者一年多的使用情況來看,大約出現了2到3次的小故障,此外發生1次動力突然消失情況,這個算是比較嚴重,但總的來說,正常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說完好的方面,再說問題,最大的困擾就是充電的問題。筆者沒有固定車位,無法安裝充電樁,而距家最近的充電站也在10公里以外,更麻煩的是,充一次電,即使是采用“快充”技術(這種技術據聞對電池有損害),也需要1個半到2個小時左右才能充滿電(從初始電量近乎零計算),這意味著筆者需要在充電站整整等上兩個小時;如果采用慢充技術,得在6到8個小時,這基本上是早上開過去,下午回來取的節奏,難以接受。
綜合筆者的使用情況來看,如果有固定車位,物業又允許安裝充電樁的情況下,作為日常上下班代步使用,購買電動汽車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從霧霾治理、能源替代這一層面來說,目前電動汽車還遠遠難以替代“油車”,其中充電網絡不夠完善是最為主要的制約因素。換而言之,如果充電網絡足夠發達,即使續航里程還存在一些問題,也不足以構成巨大障礙。
如何完善充電網絡,筆者提幾點建議。一是充電網絡社區化。在電動汽車充電時間不能縮短到30分鐘以內,那么充電網絡在社區實現廣泛覆蓋是當前最主要的選擇。充電時間長一點,但車主可以選擇回家等待,不影響日常生活。
二是國家財政要在充電網絡建設早期發揮主體作用。目前一些企業在充電網絡建設上動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社會電動汽車使用量嚴重不夠,化大價錢投資的充電站由于沒有多少車輛使用,收支極其不平衡,成為擺設。但這又是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沒有足夠多的充電設施,民眾不敢買電動汽車;民眾不買電動汽車,企業更不愿意建充電設施。這是一個死循環。怎么辦?如果國家下決心解決汽車尾氣污染這么一個影響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問題,那么在電動汽車發展的早期,是完全可以組建專門機構(可以是國有獨資企業)、由國家財政投入來建設一批充電設施,保障充電設施在一定范圍的全覆蓋,滿足民眾使用電動汽車的基本便利性。民眾在看到充電問題基本便利的情況下,購買電動汽車的積極性將極大提高。那么在中后期,隨著電動汽車使用量的不斷增加,其他市場主體自然會看到商機參與充電網絡的建設。
三是小型充電設施模塊化、投資建設主體多元化。小型充電設施建設并不復雜,在有關部門的主導和科研機構的支持下,集成為幾個簡易模塊,簡易到一些小微企業(甚至是個人)只要取得相關資質,就可以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大范圍開展業務,這將為充電設施全面鋪開提供最好契機。在需要較多財力物力的大型充電設施建設上,如前文工信部所言,可以引入社會資本,與國有企業一起參與到充電設施建設中來,其中城市充電設施要放在首位,其次才是中遠距離的高速公里覆蓋。
畢竟目前短距離使用是電動汽車發展早期的主要社會需求。
四是盡快攻克電動汽車充電時間過長的技術難點。目前絕大多數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快充也在1個半小時左右,慢充則更長。從筆者的感受來說,30分鐘是車主能夠等待的極限時間了,超過這個時間,將嚴重影響使用感受和車主的生活安排。當然,如果充電時間能夠更短一些,控制在15分鐘以內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