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傳媒記者 余娜
委員小資料:賀禹,男,漢族,1957年3月出生,祖籍山西,大學學歷,管理學博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9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2014年,在正式開啟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我國核能行業迎來了一個明確可期的發展路徑和利好契機。作為核電領域的佼佼者,中廣核在2014年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清潔能源上網電量超過980億千瓦時年增三成;大亞灣核電基地六臺機組57%的WANO指標進入世界優秀水平;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落戶防城港;兩大業務板塊分別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5年,中廣核的發展能否再上一層樓?賀禹又會在今年的兩會上提交哪些值得關注的議案?我們拭目以待。下面,請跟隨筆者一起溫故而知新,重溫2013年、2014年提案的精彩看點。
2013年兩會提案
提案背景: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賀禹向十二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提交“關于加快形成核電自主知識產權”的提案,并利用各種機會為核電發展大聲呼吁。他坦言,美麗中國需要安全的核電,他的中國夢就是加快核電發展,讓天更藍、水更清。而對于如何實現核電安全高效發展,賀禹的答案是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掌握核心技術。
提案看點:
1、美麗中國需要安全核電,應加快核電發展步伐。發展核電是改善中國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
2、國家應加大核電方面的投入,給予核電產業更多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3、支持核電企業自主創新,加快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電品牌。
(1)國家層面建立核電自主創新的高層協調機制。建議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領導下,明確統籌責任部門,加強政策指導,制訂長遠規劃,協調部際關系。
(2)支持核電企業自主創新,加快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國家制訂相應政策,在加快推動AP1000技術國產化的同時,支持相關企業在國家科技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對已引進的技術持續改進,通過“中國創造”,加快形成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3)核電“走出去”應作為國家戰略。制訂鼓勵核電技術和裝備成套“走出去”的產業政策,支持企業在有關部委的協調下組成“國家隊”共同走出去。參考OECD國家對重大項目的貸款融資條件給予相關政策支持。將核電“走出去”納入雙方國家領導人互訪活動的日程中。
2014年兩會提案
提案背景: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在3月6日全國政協科技界的小組會上,由賀禹發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金陽、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等11人聯名向大會提交題為《加快推動“華龍一號”走出去,早日實現核電“強國夢”》政協提案。
提案看點:
1、將“華龍一號”作為國家當前及未來10年核電“走出去”戰略的重點品牌。充分利用既有研發和產業優勢,協調各方形成合力,帶動裝備、隊伍加快“走出去”,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托起核電“強國夢”。
2、希望能在今年或明年實現開工建設“華龍一號”。對此,我們也建議國家應盡快批準在國內開工建設“華龍一號”,一方面是增強國外客戶的信心,加速“走出去”步伐;另一方面,在三代引進技術的關鍵設備制造和設計固化完成之前,在國內批量建設“華龍一號”,也能確保國務院批準的 “到2020年核電裝機5800萬千瓦”目標的順利實現。
3、希望國家繼續加大“核電外交”力度。加強組織領導,在對外推廣、品牌塑造和政策支持上形成“華龍一號”產業聯盟,建立目標市場的“國家團隊”和企業聯盟立體聯動,統一協調、優勢互補、共同推動。
4、發展核電對治理大氣污染的效果明顯,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核電具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