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發展模式、運營模式、技術路線、框架性方案設計、關鍵技術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研究》是深圳供電局與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合作而成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去年參加英中智能電網研討會時注意到,南方電網副總經理王久玲在會上稱,智能電網能夠“克服能源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發改委3月23日發布的新電改方案之配套方案《 關于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稱,要“統籌年度電力電量平衡,積極促進清潔能源消納”。
而按照業內此前流傳的版本,新一輪電改方案明確:積極發展融合先進儲能技術、信息技術的微電網和智能電網技術。電力專家認為,智能電網可以解決新電改中關于分布式能源目前所面臨的一些棘手的問題。這意味著智能電網將在新電改中受益。
改變不科學的商業模式
王久玲在上述會上稱,智能電網主要是為了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確保能源供給有效,用最小的資源消耗來滿足人類經濟和社會能源的進一步需求;二是克服電力這種特殊商品的商業模式不科學的問題。
“過去,我們(傳統的電力行業)供求關系不能夠完全反映市場規律,能源消費者不能夠完全的像大眾商品那樣參與到商業行為當中來,這對于降低能源消耗科學的使用能源帶來了很多問題。” 王久玲說,“智能電網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盡量的使用電力這種商品與商業模式更加接近于大眾商品模式。”
近年來,中國政府以及企業對能源的管理以及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比如,公開資料顯示,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電網就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投入約1.6萬億元用于智能電網建設。
智能電網優于目前傳統電網主要有三點:一是提供范圍更大的資源配置能力;二是提高電網資產設備的利用效率;三是讓電力系統更靈活、安全和可靠。
智能電網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建設和消納規劃;天然氣以及核電等清潔電源建設規劃;儲能電源建設規劃;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建設規劃;需求響應資源整合儲備規劃;分布式電源小微電網建設規劃等。
英國商業、創新與技能部常務副次官道納利曾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中國投入巨大的資金來建設智能電網,這是非常有遠見的行動,英國電網公司也同樣做出這樣的舉動。
本報在上述會議上了解到,英國在2009至2012年撥出了專門的智能電網示范基金,資助額度高達6億英鎊,主要發展智能配電網技術,如配電網控制優化技術,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技術,通訊傳感技術,儲能應用技術以及分布式發電支持技術等。
智能電網和新電改
國家科技部高新司專家、智能電網專項規劃發布的參與者孫鴻航此前表示,中國發展智能電網的一個目的是應對能源危機。他說,中國極力開發可再生能源,但如何才能把這些不穩定的能源——比如,風能——接入電網則非常棘手,而智能電網可以破解這個難題。
《意見》指出,跨省區送受電各方應統籌電力供需、輸電通道能力,充分自主協商確定年度送受電計劃,盡可能增加清潔能源送出與消納,全力避免棄水、棄風、棄光。
對此,國家能源局“十二五”電網規劃專家組成員、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退休職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德文參與了《研究》項目,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的電力規劃要明確全國電網發展格局,加強區域電網和受端電網建設,高度重視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及分布式電源并網要求,提高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加強智能電網建設。
發改委體改司巡視員王強在3月25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新一輪電改方案在進一步完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的基礎上,將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進行改革。而業內流傳的版本顯示,新電改方案還明確:積極發展融合先進儲能技術、信息技術的微電網和智能電網技術。
有證券公司分析,隨著電改方案的實施,電網壟斷將進一步打破,符合條件的售電方不斷涌現,企業、機構、社區、家庭不斷建設分布式電源,特高壓輸送的電量越來越大,新能源裝機量、發電量越來越大,儲能技術快速發展,配網自動化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不斷并網。
分析稱,在此種形勢下,對電網智能化、電網承載力、電網快速調度運行檢修故障處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儲能技術、信息技術與微電網、智能電網的融合將有效解決此類問題。
新電改方案還鼓勵設備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對此,分析稱,智能電網、配網自動化、電力電子龍頭還可以進入電力銷售行業,成為售電主體,成為兼具設備生產、調度運營的專業配電售電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與智能電網有關的上市公司有,許繼電氣(000400.SZ)、智慧能源(600869.SH)、泰豪科技(600590.SH)等。來源: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