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供電公司為富士康架設專用供電線路。
河南鄭州,地處中原,承東啟西、聯南貫北,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向東延伸的樞紐式關鍵節點。
從商品貿易到物流產業,從綜合保稅區到全國首個內陸開放實驗區,鄭州正按照“三大一中”(大樞紐、大產業、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全力建設承東啟西的樞紐。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圍繞這一目標,加快電網建設,優化供電服務,為古老“商都”發展助力。
絲路樞紐的“動力源”
5月18日22時,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一架盧森堡航空公司的波音747-8F全貨機在夜色中滑行、起飛、拉升,逐漸消失在夜色中。這架全球機身最長的飛機滿載著100余噸貨物,飛向它的目的地——盧森堡芬德爾機場。
以一條橫跨歐亞航線的開通為起始,不僅讓點綴古老絲路的悠揚駝鈴被飛機引擎的陣陣轟鳴所代替,更讓鄭州編織起覆蓋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叩開了聯通世界的大門。
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作為內陸城市的鄭州,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部分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很多,但其中必有“交集”———交通及區位優勢,這些環節均與物流相關。
于是,鄭州的每一個動作,都抓住了從交通通道到交通樞紐發展的關鍵點:一方面為航空貨運“提檔升級”,總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的鄭州機場T2航站樓將于年內建成投運,每年可完成旅客吞吐量29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并通過GTC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實現城際鐵路、地鐵、高鐵、高速公路零換乘。另一方面,隨著鄭徐高鐵加緊建設、鄭萬高鐵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加之此前通車的鄭西高鐵和京廣高鐵,一個以鄭州為中心,呈放射狀的“米”字形高鐵框架雛形初現。
“鄭州正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國際性內陸交通樞紐,電網將在其中發揮‘動力源’的作用。”鄭州供電公司總經理張中青表示。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鄭州供電公司為正在建設的鄭州機場T2航站樓配電系統配備了電力能源綜合監控系統,對變電所內環境、設備熱點等進行在線實時監測,并實現數據智能分析、報警智能聯動及三維可視化展示等功能,實現了配電系統的智能化管控。
“有了這套系統,我們可以實現對電能的高效安全利用,確保機場更環保、更快捷、更高效的運輸目標得以實現。”鄭州機場二期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王宏強這樣評價。
說起高鐵與電力的“不解之緣”,自2009年就開始和供電企業打交道的河南城際鐵路有限公司負責人邢潤杰感觸頗深:“電力是基礎能源,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電力企業的大力支持。”在河南省高鐵快速建設的這六年中,鄭州供電公司采用桿塔整體移位、無人機放線作業等新技術,遷移、改造輸電線路60余條。在供電方案的商討、制定、驗收階段,該公司更是打破常規服務模式,采取環節并行、圖紙隨報隨審、驗收隨報隨驗等工作措施,對供電接入方案進行高標準審核,保證高鐵供電萬無一失。
開放高地的“先行官”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全國首個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國家級新區,其發展規劃于2013年3月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時間僅僅過去兩年,鄭州航空港區卻已創造了河南奇跡:2014年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100億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5億部,約占全球的1/8。
如今行走在廠房林立、機器轟鳴的鄭州航空港實驗區,誰也不會想到,這415平方千米的區域,只是一片以農業為主產業的區域。
“十幾年前,這里除了機場就是大片的農田和黃河灘地。2010年以來,富士康、阿里巴巴‘菜鳥’物流園、臺灣科技園等項目迅速入駐。”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管委會主任馬健指著掛在墻上的規劃圖介紹說,“‘運動式’、‘井噴式’的用電特點成為制約港區發展的關鍵”。
一組數字也許最能夠說明狀況:2010年,鄭州航空港區用電負荷只有3萬千瓦,到2014年就已攀升至29萬千瓦。4年間,供電負荷每年以6倍的高速攀升。2010年前,航空港區僅有一座110千伏機場變電站,供電范圍僅限于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和薛店鎮。
行勝于言。為了栽好招商引資的“梧桐樹”,2010年以來,鄭州供電公司投資4億元,先后新建220千伏翱翔變電站和110千伏康貴、姜莊變電站。其中,56天完成220千伏翱翔輸變電工程還創造了輸變電工程建設的“鄭州速度”。
但作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要有速度,更要超前。2013年底,鄭州供電公司高標準編制了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電力專項規劃》。鄭州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鄭陽介紹,到2040年,鄭州航空港區負荷將達到860萬千瓦,將建設500千伏變電站5座、220千伏變電站21座、110千伏變電站75座,形成雙環網結構,以保證航空港充足的電力供應。
“從當初的1座變電站,到如今的4座,再到規劃中的百余座,優質的電力保障成為實驗區招商引資的優勢,也成為航空大都市綜合發展的堅實基礎。”鄭州市委常委、航空港實驗區黨工委書記張延明說道。
絲路商旅的“電管家”
5月20日清晨,來自焦作溫縣的張斌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走進了富泰華精 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的車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這個能容納1000人共同操作的巨大流水線上,很多人與張斌一樣,以前打工需要到廣東、上海等沿海地區,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輕松找到工作,掙得一點不比以前少。
面對“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鄭州的主政者和相關職能部門,瞄準“國際影響力、國內輻射力、國內外資源整合力”三力型項目,奔波在“珠三角”、“長三角”的招商路上,加快產業鏈招商和集群招商。作為構建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組成部分,供電服務也不甘落后。
就在車間的另一角,鄭州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首席客戶經理李偉就供電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回訪。富泰華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大海介紹說:“從方案制定開始,供電公司就及時跟進,不僅幫助指導我們設計最佳用電方案,指導我們怎么安全用電、節約用電,還定期義務為我們檢查配電設備,及時排除安全隱患,讓我們在用電安全方面很放心。”在鄭州市的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你經常會看到像李偉這樣的大客戶經理的身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首席客戶經理。
鄭州供電公司將報裝容量超過5000千伏安以及進駐產業聚集區的直供工業客戶列入“VIP客戶”名單,為他們配備專屬的首席客戶經理,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首席客戶經理會將企業需求作為供電服務的“第一信號”,積極開展定期走訪,挖掘客戶的多元化需求,了解客戶業擴、生產經營狀況及服務需求,報告用電形式,及時提供主動上門服務,通過這樣的全方位溝通,解決客戶關注的焦點問題。
李偉拿出一沓厚厚的走訪記錄:客戶基本情況、臨時用電需求、安全風險隱患等條目清晰明了,特別重要的事件還用紅色的水筆進行標注,有些地方還加了好幾個大大的感嘆號。
一本小小的臺賬,體現了供電服務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精心、用心的服務,讓客戶放心、省心進而知心,真正體現了服務的“方便、真誠、優質、規范”。
得中原者得天下。百年前,身兼清廷官員與實業家雙重身份的盛宣懷將鄭州辟為蘆漢鐵路上甲等火車站的時候,也許看中的正是這里 “九州之中,十省通衢”的優勢。但他也許不會想到,就在百年后的今天,由他開啟現代化歷程的這座古老“商都”,會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共建中強勢隆起。
高效、清潔、可靠的電力供應,將與航空物流、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一起,為鄭州奏響一曲昂揚奮進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交響曲。來源: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