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眾抄表
大媽、快遞、物業、保安這些社會力量搖身一變成為“抄表員”,可以降低抄表人工成本,縮短抄表周期,這不就是時下許多打車軟件最愛用的“共享經濟”O2O模式嗎?用互聯網術語來說,這就是生態協同。如何激勵?大咖們說,或許可以通過電費補貼!
2.互聯家居
推出電力、燃氣或供水捆綁型的新產品與服務,管理家居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埃森哲咨詢公司2014年的消費調查,未來5年中,68%的消費者對能源供應商提供此類產品感興趣,小編也表示很期待!
3.智能電表助用戶精明用電
通過智能電表監控應用、門戶網站或其他渠道,管理用電賬單開支,做到精明消費。小編還知道,美國有一家叫“mytruecost”的網站,能幫用戶生成一份用電計劃的對比報告,幫助消費者準確預計出每月的賬單費用。
4.“立體互動”的需求管理
電網與產銷者之間,電網與售電企業間,微網、售電企業與終端產銷者之間將建立一套聯動的立體化需求管理機制,優化新型能源利用體系的運轉效率。舉個栗子:買了電動汽車的親可以安裝智能電表,在電價最便宜的時候自動充電,節能減排又省錢~
“互聯網+電網”——大咖論道談外部需求
多賬戶歸集、太陽能發電、互聯網+電、審批流程加快……
談資產管理
設備狀態評價大數據中心、遠程設備管理、數據化分析……
談員工的數字化轉型
互聯網服務能力、智能工具、移動辦公、匹配培訓……
談企業價值鏈
跨企業跨界協同、數據資產、生態圈建設……
“萬物互聯、個性化能源、不對稱競爭、不斷變化的監管框架等力量正在重塑電力行業。”——埃森哲公司大中華區戰略咨詢部董事總經理黃偉
“‘互聯網+電網’的碰撞下,電網企業應該起到主導能源生態圈的功能。”——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事業群央企業務事務部業務架構師趙圣強
“互聯網時代,創新也要互聯,從IQ(智商)向WeQ(眾商)轉變”——思愛普(北京)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商業創新首席架構師魯百年
“利用‘價值網’的思維重構企業運營模式:以用戶為中心,充分利用“數據資產”優勢,建設協同的商業生態圈,促進多方參與,重新定義電網的價值創造與價值傳遞方式。” 來源: 南網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