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北京國電通公司負責人表示“‘互聯網+’宛如一場颶風,正在助力電力信息通信產業升級。在電力能源領域,電力傳輸網絡是覆蓋廣泛的能源基礎設施,本身具備物理性的網狀結構,與互聯網泛在化的網絡基礎設施屬性天然契合。‘互聯網+’作為電力工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為電力能源行業在發展理念、服務模式、技術應用等方面帶來全新的視角。”
沐浴著互聯網+的春風,智能電網的建設,充分調動了智能電網的自動化、智能化以及構建連接所有發電端和用電端的互聯網信息系統,同時帶動了電力信息化新氣象。
互聯網+電力涉及眾多信息化設備
此次大會上,專家預計,電網未來會建一張自己的無線專網,通過通信的全覆蓋和運營商的合作,在線上支持各種應用。未來,“互聯網+電力服務”會催生新的服務模式,電力服務模式將產生明顯變化,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方式會得到普及,客戶與電網雙向互動將變為現實。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互聯網基因正在貫穿電力的各個環節。電力網絡架構將發生變化,電力云技術應用將成為電網管理的技術關鍵,電力移動終端應用將有爆發性增長。
互聯網+電力將出現 “神經元”
它可以通過在分布式發電設備、儲能設備、用電設備等環節部署各類能效監測終端、控制器、環境傳感器、視頻監控等采集控制單元,實現發電、用電、環境及安全數據的實時采集,農網、大數據傳輸網、移動虛擬專網將隨之出現。
互聯網+涉及眾多電力信息化設備,因此,電力信息化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尤為重要。
華三通信電力能源技術部副部長馬春雷表示,目前,與互聯網相關的技術有需求側管理技術、分布式發電技術、輸配電級別的智能電網控制和調度技術、智能電表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這些相關技術正在向移動性、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趨勢發展。
針對電力行業,華三通信提供了云計算、智能調度SDN、智能管控發電園區、電力工業環境聯網、智能充換電運營管理平臺、OPLC光纖到戶智能家居及智能化運維巡檢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又如星網銳捷網絡有限公司創新方案,成功實現華潤電力風電場設備無線巡檢。作為華潤電力風電場無線項目試點的天鎮大梁山風電場,長年氣溫在零下29.1攝氏度至40攝氏度之間,環境惡劣。風電場傳統的設備巡檢需要短暫關閉機組,對生產效益和安全都會來很大挑戰。
華潤集團采用銳捷專為風電場應用場景創新的解決方案,克服了惡劣環境影響、風機電壓不穩定和風塔內信號干擾嚴重等問題,有效地幫助客戶解決了現有業務問題。
實現互聯網化發展模式任重道遠
此次會上,演講嘉賓表示:“在信息化社會,信息化技術滲透于電力各個方面,電網信息化
一是企業管理,不管是電能計量、信息管理,還是資源管理、市場調查,都需要及時獲取足夠的所需信息,而電網信息化則實現了這一點。
二是電力生產控制,包括能量管理系統、數據采集系統、配電管理系統等。”
無論是信息化管理,還是電網信息化集成,都離不開數據集成與處理。
華為公司IT產品線全球行銷部總工王豐表示,互聯網+的重要支撐是海量數據快速處理。“互聯網+”的提出,驅動了數字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信息和數據經營成為核心競爭力。因此,如何處理海量數據,并挖掘數據的最大化價值,成為信息化企業的必爭之地。
王豐表示,IT的轉身要以數據為驅動,洞察用戶、洞察產品、洞察運營,快速的驅動數據,在時間(實時性)、空間(普適性)、質量(精準度)方面考慮,如何從傳統的管理數據生命周期向管理數據的流動分析轉變,真正發揮海量數據的潛在價值。
他表示,要拉近計算與存儲的距離,以數據移動為中心,硬件重構資源池化等。通過云計算技術,打破計算、存儲、網絡壁壘,重組硬件資源,呈現資源池化。進入電力行業的IT企業,更應該加快軟件研發,為電力數據集成,以及分析做足準備。 來源: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