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于日前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著重從加強能源礦產勘查、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完善高效快捷的電力與煤炭輸送骨干網絡來構建能源安全保障體系。
能源轉型的荊棘之路
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能源供應結構的顯著變化。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增長2.6倍、1.4倍、4倍和168倍。2012年,我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2015年,我國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2016年,我國能源生產結構繼續優化,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14.5%提高到17%,煤炭占比則降至70%以下。
能源生產清潔化帶動了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十二五”期間,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2016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接近20%,而煤炭消費比重則下降1.7個百分點。
電能替代的實施,為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發揮了一定作用。國家電網公司自2013年以來,在居民采暖、工業與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積極實施電能替代,僅2016年就完成替代電量1030億千瓦時。
然而,這些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亮點,被湮沒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大國的龐大基數之中,排污嚴重的煤炭仍是我國的主力能源。
據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材料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表明,2014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29.72億噸油當量,相當于德國的9.6倍,日本的6.5倍,英國的15.8倍。2015年,盡管我國能源消費放緩,但增幅為1.5%,而美國只有0.9%,中國仍是世界上連續15年一次能源消費增量最多的國家。
況且,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均未完成,能源消費總量還處于遞增階段,在一段時期內依然有繼續增長的內在動力。而德國、英國和其他后工業化國家已進入能源消費總量下降階段。
2015年,世界煤炭產量約80億噸,我國產量達37.5億噸,雖同比減少3.3%,但仍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47%;我國煤炭消費量為39.65億噸,同比下降3.7%,也要占到世界煤炭消費量的一半。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達64%,遠高于30%的世界煤炭消費平均水平。
這些不僅增加了我國能源轉型的難度,也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朱彤認為,相比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和能源消費大國,我國“能源轉型的難度和復雜性可能居世界首位”。
盡管清潔能源發展迅速,但還不足以替代煤炭,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的主導能源。這就是每次提到能源結構轉型時都要加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因之一;這也是清潔能源生產占比雖然有所提高,但傳導到能源消費領域,作為個體感知卻并不強烈的原因之一。
既然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還將持續一段時期,那么如何科學用煤,以及逐步推進減煤換煤,就變得至關重要。
能源結構調整邁向綠色
環保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從總體上看,2016年我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占比減少,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上升。
空氣質量的變化與我國能源結構的清潔化調整密切相關。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看,2016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比重分別提高1.3%和0.4%,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接近20%,而煤炭消費比重則下降1.7%;從能源生產結構看,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14.5%提高到17%,煤炭占比則降至70%以下。
我國是煤炭大國,燃煤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煤炭、煤電去產能也成為2016年能源領域的關鍵詞。隨著新一輪煤炭去產能戰役在全國打響,山西、陜西、內蒙古、黑龍江等多個省份紛紛出臺了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細則,嚴控煤炭生產,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除了煤炭行業,化解煤電過剩產能也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自2016年3月起,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連續發布《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等文件,打出了嚴控煤電產能的“組合拳”;2016年9月,國家能源局取消了吉林、山西、山東、陜西等省份共15項不具備核準建設條件的煤電項目。
“全國能源工作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著力調結構促轉型,能源供給質量進一步提高。”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表示,2016年共取消1240萬千瓦不具備核準條件的煤電項目,同時穩步推進煤炭綠色清潔開發利用,煤電節能改造規模超過2億千瓦、超低排放改造規模超過1億千瓦。
傳統能源加大清潔利用的同時,非化石能源也取得快速發展。隨著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我國已成為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世界第一大國。
2016年對于光伏行業來說意義重大,由于在2016年6月30日后上網電價下調,2016年上半年全國出現了光伏電站搶裝潮,僅2016年前6月光伏裝機量就達到22吉瓦,超過2016年全年預設目標18.1吉瓦。隨著成本不斷下降,光伏平價上網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國風電產業去年同樣取得了豐碩成果。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000萬千瓦,截至2016年9月底,累計并網容量1.39億千瓦,累計并網容量同比增長28%;全國風電上網電量16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
2016年,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啟動。2016年9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核定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示范電價為每千瓦時1.15元。隨后,國家能源局確定了首批20個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總計裝機容量134.9萬千瓦。
光熱發電是目前惟一有望替代火電作為基礎電力的清潔能源形式,解決了新能源領域的“最大難題”——能量儲存,從而實現了電力輸出“連續、穩定、可控”,而且直接輸出交流電,并網友好。未來,將有效彌補新能源輸出不穩定的短板。
努爾˙白克力表示,2017年要繼續著力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持續化解防范煤炭、煤電產能過剩,到2020年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加快清潔能源輸送通道建設,棄風率超過20%、棄光率超過5%的省份,暫停安排新建風電、光伏發電規模。 來源:中國報告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