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四十年 · 電力業
電力先行百事基,跨區聯網愿同期。
改革舊制潛能顯,勵志新圖闊步疾。
【環球網 記者 徐娜】當你漫步在一條條硬化了的鄉村水泥道路上,鳥語花香,欣賞田園美景時,走進寬敞明亮的農家,各種功能齊全的家電讓你模糊了城市與鄉村的界限。這,就是電力巨大變化帶給生活的美好改變。中國電力改革的歷史回顧改革開放至今,主要經歷了電力供應嚴重短缺、政企分開,集資辦電,到公平競爭,電力市場初步形成再到電力體制改革步入新常態。
40年間,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在發展速度、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力工業在支撐國民經濟年均增速9.5%的發展奇跡的同時,也同步書寫下自身的發展奇跡。
圖為基本消失的煤油燈照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電力先行百事基:電力建設大發展開啟
1978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5712萬千瓦,發電量為2565.5億千瓦時,僅相當于現在一個省的規模水平。人均裝機容量和人均發電量還不足0.06千瓦和270千瓦時。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僅僅分別位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改革開放之初的電力發展規模不但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因為嚴重短缺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電力科技水平較為落后,中國只有為數不多的20萬千瓦火電機組,30萬千瓦火電機組尚需進口。核電站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在國外的幫助下建成。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電網最高電壓等級為330千伏,1981年第一條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河南平頂山至湖北武昌輸變電工程竣工。
改革開放開啟了電力建設的大發展,此后經歷9年時間,到1987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第一個1億千瓦。
改革開放的第一個10年,主要解決電力供應嚴重短缺問題。推行“集資辦電”,解決電力建設資金不足問題。電力部提出利用部門與地方及部門與部門聯合辦電、集資辦電、利用外資辦電等辦法來解決電力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并且對集資新建的電力項目按還本付息的原則核定電價水平,打破了單一的電價模式,培育了按照市場規律定價的機制。
圖為1997年1月16日,中國國家電力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跨區聯網愿同期:跨區聯網拉開序幕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電網主要以相對孤立的省級電網、城市電網為主,省份之間的聯系很少,并且很多地區沒有電網覆蓋。1979年,結合我國能源資源稟賦與用電負荷中心逆向分布的國情,國家先后明確了電力工業發展要走聯網道路,要走“西電東送”道路。1989年,第一條±500千伏葛滬直流輸電線路將相距約2000千米的四川與上海聯系到一起,拉開了跨區聯網的序幕。同年第一條±50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葛洲壩至上海直流輸電工程,單極投入運行。
改革開放的第二個10年,主要解決政企合一問題。提出“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的“二十字方針”和“因地因網制宜”的電力改革與發展方針。將電力聯合公司改組為電力集團公司,組建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電力集團。1997年1月16日,中國國家電力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這個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大型國有公司的誕生,標志著我國電力工業管理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轉折。
圖為北京,西城區,后海(什剎海)的夜晚景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舊制潛能顯:電力市場初步發育階段
2002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即電改“五號文”),提出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16字方針并規劃了改革路徑??傮w目標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電力發展,推進全國聯網,構建政府監督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根據該方案,電力管理體制、廠網分開、電價機制等一系列改革開始推進。
自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實施以來,中國電力產業供應能力大幅提高,要素生產率有所提升,電價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如發電環節實行了發電上網標桿電價,部分省份對輸配環節差價進行了初步核定,銷售環節相繼出臺了差別電價、居民階梯電價與懲罰性電價政策等。
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0.5%,電荒苗頭開始顯現,發電企業競價上網動力明顯不足;2003年8月14日的美加大停電事故、后續的英國倫敦與歐洲電網等多起大停電事件、2008年國內南方冰凍災害后的大停電事故,以及國外電力改革后出現的市場操縱與電價上漲等負面效應加大了國內對電改引發通脹預期和不穩定因素的擔憂,使得改革重心向維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偏移。
圖為漫畫,電改新階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勵志新圖闊步疾:新一輪電改啟幕 市場化步伐加快
“十二五”期間,主管部門仍未正式公布電力“十二五”規劃。電力企業仍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總體部署以及《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等文件。
與《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相對照,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3億kW,超過規劃預期目標。2015年,全國發電量5.74萬億千瓦時,電力裝機規模和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中常規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發電均超額完成規劃預期性目標。煤電限控,略低于規劃預期性目標。核電雖在建規模較大,但因施工工期較長,低于規劃預期性目標。抽水蓄能裝機低于規劃預期性目標。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合計60.9萬公里,變電容量33.7億千伏安,電網規模穩居世界首位。“西電東送”能力達到1.4億kW。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2010年的9.4%提高到2015年的12%,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全面解決了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件,開啟“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模式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序幕。
“十三五”前兩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7.9%,到2017年底達到177676萬千瓦,穩居世界第一。全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4171億千瓦時。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64.5萬千米、變電設備容量36.9億千伏安。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在增速回落調整與結構轉型升級的經濟形勢下要實現“十三五”規劃,未來的一段時期,電力體制改革必須要與其他領域改革一起不斷推進和深化,這將構成中國式電力體制改革的新常態。這一階段的特點如下:一是政策密集出臺;二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電力經濟也進入新常態發展時期;三是電力市場改革落地實踐,輸配電價與售電側開放等改革成為熱點;四是電力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加快,電價制度更加靈活;五是更注重可再生能源開發與應用;六是注重頂層設計與企業共識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