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一般在初冬或冬末初春季節,寒潮降溫天氣產生的云中過冷卻液態降水碰到地面物體后會直接凍結成冰,形成雨凇。冬春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電線、樹枝上被一層晶瑩的冰雪包裹或懸掛,這就是雨凇。有人將雨凇等同于凍雨,其實雨凇和凍雨形成的物理機制和結果確實是相同的,但仍有一定區別。凍雨是一種天氣現象,而雨凇是凍雨的結果,是一種災害或景觀。
寒潮引發的凍雨天氣會造成使電線上積滿雨凇,雨凇最大的危害是使供電線路中斷,高壓線高高的鋼塔在下雪天時,可以會承受2-3倍的重量,但是如果有雨凇的話,可能會承受10-20倍的電線重量,電線或樹枝上出現雨凇時,電線結冰后,遇冷收縮,加上風吹引起的震蕩和雨凇重量的影響,能使電線和電話線不勝重荷而被壓斷,幾公里以致幾十公里的電線桿成排傾倒,造成輸電、通訊中斷,嚴重影響當地的工農業生產。歷史上許多城市出現過高壓線路因為雨凇而成排倒塌的情況。
其次對電力設備影響還有寒潮帶來的大風天氣,在大風天氣來臨時,應防止“風閃”和“污閃”造成的電線短路,建筑工地和高架作業區的人們適當調整工期保證安全是電力和建筑行業面臨冷空氣考驗必須采取的應對措施。
另外寒潮來襲,還會加重電力部門的負荷,根據電力部門常年的經驗,天越冷,電網負荷就會越大,并且增長幅度每年遞增。因此,為安全、穩定地提供電力服務,北京市電力公司早在冬季到來之前,就針對全市供暖相關單位的辦公地點、各供熱點、鍋爐房等場所的電器設備和供電線路進行了專項檢查,并與用電客戶建立了應急聯系機制,確保不因電力供應影響供暖供電。此外,針對電采暖居民對供電安全性、可靠性的較高要求,電力部門將減少設備計劃性停電次數與時段,積極采取帶電作業等技術措施,盡最大可能不安排電采暖地區設備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