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曾在1998年3月到2003年3月期間,擔任我國的國務院總理。他老人家鐵面無私一心為民,在他擔任國家總理期間,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這其中就包括他主導推行的中國電力體制改革。
大家如今都享受了改革所帶來的福祉,但鮮為人知的是,在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曾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問題和阻礙。但無論面對多么大的困難,都沒能動搖朱镕基總理搞電力體制改革的決心。
甚至,在一次關于改革的重要會議中,當許多人對改革的前景以及具體的落實的可操作性表示懷疑的時候。他力排眾議,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如果做不到,我總理辭職。”
朱總理為什么會說出如此擲地有聲的話?電力體制改革中到底遇到了哪些阻礙?我國又為什么要進行電力體制改革?
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請各位朋友繼續往下看,我們為大家講述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前因后果,以及朱镕基總理深度參與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種種細節。
電力體制改革漫畫圖
電力體制改革漫畫圖
廣東的電不夠用,四川的電用不完,電力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事情要從我國的“二灘水電站棄水事件”說起。二灘水電站位于我國的四川省西南邊陲的攀枝花市。從1991年9月開工至2000年完工,總投資360億元。是我國在二十世紀建成投產的最大的水利發電站。
可就是這樣一個從規劃到建設再到并網輸電等各個環節,均開創了我國電力建設史先河的水電站,卻從投產開始年年虧損。甚至不得不在豐水期的時候讓水白白流走。二灘水電站棄水事件很快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并立刻派調查組入川調查。
調查發現,二灘水電站棄水算是無奈之舉,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點是電價太高,當時在我們國家各地的電網是獨立的,每個電廠的出廠電價都是根據自身的生產成本再往上適當浮動一些就成了最終的出場電價。
二灘水電站的上網電價為0.45元每千瓦時。而當時的全國平均出廠電價才0.25元每千瓦時。甚至全國居民平均到戶的電價也才0.45元每千瓦時。這樣高的出廠電價,讓二灘的電根本賣不出去。
電改前的電價體系
那么二灘的出廠成本為什么這么高呢?這就是要講到的第二點,二灘水電站的總投資360億元中有350多億都是來自于世界銀行的貸款,并且當時約定的貸款年限是15年,這就導致二灘每年的還本付息壓力特別大,為了維持正常還款,二灘不得已將電價定成這樣。
電價改革示意圖
看到這里有人不經會有疑問:“沒有錢,沒有市場,那當初為什么要建呢?”這也正是我們要說的第三點,建立二灘水電站的初衷是為了向重慶供電。
但是后來因為川渝分立,重慶劃為直轄市。并且在建立二灘水電站的同時,重慶自己也建立多個電站,等到二灘水電站建好后,重慶自己的產能完全能滿足用電需求,而且就算不夠,重慶方面也不太會考慮用二灘的電,因為太貴。
重慶電網接線圖
二灘水電站的電賣不出去,債臺高筑,年年虧損。而在我國的某些地方竟然還存在著用電短缺的問題。2000年夏,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主持了這次會議,在會議上廣東省省委書記李長春向朱總理提出了他的需求。
他說改革開放以后,廣東的經濟發展迅猛,廣東省對用電的需求越來越高,缺電問題已經成為了限制廣東繼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希望中央能夠考慮,在即將籌備的第十個五年規劃中為廣東掃清經濟發展屏障,新增1000萬千瓦的電力。
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
朱總理讓參會人員討論,廣東的1000萬千瓦的電從哪里來?討論過程中,有人主張在廣東新建電廠,有人主張從云南貴州等地向廣東輸電。到底是新建電廠還是西電東送,所有人都拿不定主意。但是由此暴露的問題,這場會議中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
李長春
中國目前的電力體制存在問題,或許在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這種模式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但是經歷了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體制顯然已經無法適應中國的發展了。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電力體制改革大事記
朱镕基總理鐵腕拍板,西電東送:做不到我辭職
讓我們回到那次政治局會議中。正當大家沉浸在激烈的討論和利弊的權衡時。朱镕基總理表達了他的意見:“搞西電東送!一方面廣東不需要也不能再建那么多的電廠。另一方面,西南欠發達地區需要有人買他們的電,搞西電東送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說完后他看了看大家,見沒有人說話便接著補充道:“如果做不到,我總理辭職!”并且對國家計劃發展委員會主任說:“你這個計委主任也辭職!”最終朱镕基總理的這個提議在會上順利通過。
西電東送
“西電東送”這四個字聽起來輕巧,但是朱總理在說出它的時候,拿自己的政治生涯做擔保,足可見這件事情的難度很大。單就工程量而言,西電東送就可以算是特別浩大的工程。
從四川到廣東一千五百多公里,沿途有崇山峻嶺,有大江大河。一路需要架設數不清的輸電塔。而且這還不是這項工程最難的地方。
事實上朱總理心里明白,西電東送最大的阻礙是制度障礙。那些工程難題無論多難,只要有決心有斗志都是可以被攻克的,而對制度的改革確實是一條歸期不定的長路。
為什么說制度是最大的阻礙?因為在2000年前,我們國家的電力是各個地方獨立的。二灘水電站的電消納不掉就是典型的例子。
現在朱總理要搞西電東送,就面臨著要改變中國現有的電力體制。而體制一改變,就可能面臨利益的重新劃分,格局的重新洗牌。
比如在改革之前,我國的電力基本上是地方壟斷的。而推行西電東送只是初期工程。最終的目的是要推行電力體制的全面改革,讓二灘水電站棄水這樣的事情不再出現。
西氣東送的三條通道
推行并非暢通無阻,廣東省領導曾想不通
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從2002開始實施,在此之前是以朱镕基總理主導推行的西電東送為前奏。事實上在上世紀末,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圍繞電力體制改革的呼聲就已經愈演愈烈了。
當時社會上一開始討論的是所謂:“一張網還是多張網”的問題。一張網就是全國的電都由中央統一生產調配,不再給予地方自主權。而多張網在全國搞電力的市場經濟,讓市場來調配供給關系。
然而不管是一張網還是多張網,最后都只是停留在了討論階段。改革意見最終在中央被限定在:“兩張網還是六張網”之間做權衡選擇。
電力改革漫畫
改革遇到的阻力是很大的,最開始提出要搞政企分離的時候,許多人就提出了反對意見,并表示希望全國一張網。
所謂政企分離,就是把政府部門和電力公司分開,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國家設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電力公司的運營。政企分離后相當于是真正把國家電網企業化運作。這顯然是不符合一部分人的利益的。
當然,政企分離只是改革的第一步,隨著改革的逐漸深入,最終不單單要做到政企分離,還要做到廠網分離。
所謂廠網分離是指在把政府部門從國家電力公司中分離出去之后,還要把國家電力公司本身再進行進一步的分離。也就是把發電企業再分離出去。這樣做的目的是適當地削弱電力行業本身所具備的壟斷性質。
電力改革時間節點
中央最終敲定的方案是全國兩張網。這與之前的一張網和六張網相比,算是一個中庸的方案,但是也不僅僅只是出于折中的考慮。
這兩張網分別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而南方電網的誕生就和2000年朱镕基總理力推的西電東送工程有很大的關系。西電東送工程打通了從云南、貴州、四川向廣東送電的線路。這也就是南方電網的雛形。
改革推進過程中,海南和廣東省的領導都曾經表示過不同意見。尤其是廣東省,因為當全國實行兩張網的時候,廣東電力就被劃入了南方電網。而在這之前廣東電網主要是由廣東省自己投資建設的,并且廣東電網在整個南方電網占的資產最多。
所以廣東省領導認為:南方電網的大股東應該是廣東省,最高領導也應該由廣東省的人擔任。但是南方電網的決策和人事任免權都被收歸中央了,這就讓廣東省領導們很有些忿忿不平。
好在最終大家都還是以大局為重,為了能讓改革順利,大家受點委屈也就都忍了?;蛘哒f,不忍也沒辦法,改革步伐決不可能因為個別省份的利益問題而停止。
電改借鑒英國模式,首次設立電監會
看到這里有些朋友不禁會產生疑問:改革之后的體制不也還是壟斷嗎?說到底全國也就兩家電力公司。廠網分離是把發電廠變成了自由競爭關系,各種所有制模式都可以經營電廠,但是最終入網卻只有兩家。如果這兩家故意壓價怎么辦?
能想到這個問題的人,我想一定都是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因為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并且政府也確實把這個問題放到了會議中去討論了。
最終的研究決定是:在兩張網之上引入一個對國家電力體制運行規則進行監督管理的部門,也就是現在的電監會。具體的改革方案,可以學習借鑒他國的經驗。
具體負責這項任務的專家們最終選擇了去英國考察調研,因為英國的電力體制跟我們非常接近。他們也搞廠網分離,他們也設立了電監會。所以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很大一部分是借鑒了英國的模式。
國家電網總部大樓
改革成功推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經過了前期的討論和調研,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最終確定。方案一旦確定,后期的施行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因為早在前期朱總理主導西電東送的過程中就已經把改革過程中能遇到的困難和阻礙都克服了。
從二灘水電站棄水到廣東用電短缺,再到2000年朱總理鐵腕拍板西電東送。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經過了重重考驗,最終在2002開始正式實施。
國家電網總部大樓
面對轟轟烈烈的改革,原先那些反對的聲音也逐漸變小。大家都從最開始對一張網還是兩張網的爭論轉而變成對電力公司內部資產分配的爭論。而這些內部的爭論于改革的步伐來說,已經無足輕重。
回顧歷史,細數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剛剛改革開放的1978年到1985年。這一階段主要解決的是改革開放后的電力產能短缺和建設資金不夠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各地集資辦電。
第二階段是1987年到2002年,主要是解決政企合一公私不分的問題。具體措施是提出政企分離。
第三階段是我們這篇文章講到的廠網分離政策。
最后的第四階段就是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開始進入常態化。隨著發展的不斷進行,改革也將持續地深入。
四次電改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探索,中國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電力體制改革之路。對比其他國家的情況就會發現,我們的電力體制改革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目前我國的電網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電網。反觀那些所謂的發達國家,他們即使到今天仍然會時常發生突然斷電的情況,甚至有些國家連頻率都還沒有統一。
而這些成績背后都離不開像朱镕基總理這樣英明果敢的領導者們。正是他們的決心和毅力讓中國能擁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結語:
改革從來都是打破舊的制度,創造新的模式。是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因此需要帶頭的人有比常人更加敏銳的眼光,也要有比常人更加堅定的意志。
電力體制改革也是一樣,這世界上沒有現成的拿來就能用的萬能模式,有的只是別人的成功經驗和自己的失敗教訓。
就像社會主義一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出了一條獨屬于我們自己的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而朱總理這樣的英明的領路人們也帶領著中國走出了一條適應中國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力體制改革之路。
如今,我們在家里就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全世界的人都使用著中國制造的優秀的電子產品。這些都是當初的改革所帶來的成果。
我們應該感恩,感恩中國的發展,感恩為中國發展做出貢獻的那些政治家們,感恩朱镕基總理當初的那句:“做不到,我總理辭職。”
參考文獻:
[1] 蔣楠.淺談我國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電力法律體系構建[J].法制與社會,2021(02):126-127.
[2] 徐駿.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電力行業監管法律法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協調問題研究[J].政府管制評論,2019(01):1-23.
[3] 蹇德平.二灘水電站經濟運行方式初探[J].四川水力發電,2006(02):6-8.[1]白木,周潔.西氣東送:東西雙贏大手筆[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1(02):40-42.
[4] 王林. “13522模式”貢獻西電東送“四川力量”[N]. 中國能源報,2021-06-2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