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嫻 通訊員 胡欣欣)報道 第十屆中國國際供電會議(CICED2022)于9月7日至8日以“線下+線上”形式在長沙召開。會上,來自中外電網企業、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知名專家、電力科技工作者,圍繞“新型配電系統助力碳中和”這一主題進行交流與研討。
中國國際供電會議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國家電力公司于2000年聯合發起,兩年一屆,已成為國際供電領域交流新技術成果、展示工程實踐的重要平臺。CICED2022由長沙理工大學、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南省電機工程學會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在開幕致辭中提出,實現“雙碳”目標,能源電力將發揮關鍵作用。根本途徑是從能源生產側和消費側“兩端發力”,推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兩個替代”,打造“綠色低碳、安全可靠、智能互動”的新型配電系統。
國際供電會議組織主席Pierre Mallet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5G技術、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為實現配電系統升級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平認為,要打造能源大數據中心、區塊鏈綠能交易平臺、智慧車聯網等綠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創新綠色能源產品、服務與業態模式,引導重點行業、企業、用戶消費綠色電力。
“十三五”以來,以風能、太陽能、光能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效率不斷提高,已具備與傳統煤電平價的條件,逐步成為新增電源的裝機主體。當前,不少園區、居民區配套建設了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設施。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洪明介紹,傳統用戶不僅是用電端,同時變成了“電源端”。在“又發又用”的過程中,需要新型配電系統為其提供安全穩定的電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