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全國質量標桿典型經驗遴選結果公布,國網廈門供電公司《通過構建“115全業務、全流程質量管控模式”提升供電可靠性的經驗》獲評“服務業”類全國質量標桿。
近年來,廈門供電公司按照“一體四翼”發展布局,深入落實“2382”發展戰略,錨定打造國網系統“金牌名片”的目標,以打造供電可靠性管理提升樣板標桿為抓手,構建“115全業務、全流程質量管控模式”,即以提升供電可靠性作為一個整體目標,應用一種“時戶數銀行”預算式管理策略,實施高質量規劃工程、高標準建設工程、智慧化電網工程、精益化運維工程及前置化服務工程等五項質量改進工程,全面提升廈門城市電網供電可靠性。
高標意識引領電網高質量建設
3月底,省內首座城中村配電站房在廈門湖里區圍里社片區正式投運。工程建設中,廈門供電公司推動政企協作,共同加快項目落地,積極克服疫情帶來的設備供貨以及現場施工等困難,從方案確定立項到順利送電僅用了18天。

廈門供電公司配電工作人員在中山路改造電纜施工、試驗及送電驗收(陳春生 攝)
近年來,廈門供電公司加快推動電網網架薄弱環節治理,探索政企互動協商、合作共贏模式,配合全市六區城中村更新改造項目,協同開展電力提升整治,消除城中村供電短板,提升電網供電能力。
該公司以“核心區電纜雙環網為主、其他區域電纜單、雙環網并重”網架為建設目標,推動目標網架建設;推出政府財政出資變電站土建先建模式,協同解決電網規劃用地問題;差異化推進“中壓合環、低壓互備”建設,在敏感負荷集中區域,構建合環運行“花瓣式”電網,如觀音山商務核心區實現故障毫秒級快速隔離,曾厝垵、中山路商業景點區域試點建設臺區低壓互備,以高標準的建設目標、管理手段和設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推動電網高質量發展。
智慧運維提升電網運行質效
7月17日,廈門供電公司智能生產管控中心工作人員向220千伏梧侶變電站派發高溫天氣特巡工單,在設備管理模式驅動下,變電站內的巡檢無人機和機器人啟動,對網格區內輸變配設備開展“空地一體化”智能聯合巡檢,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運維檢修業務深度融合。

廈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機器人等開展網格化智能聯合巡視。(李盛川 攝)
今年,廈門供電公司全面推進現代設備管理體系建設,多措并舉提升供電可靠性,開展設備“雷害、臺風、外破”問題專項治理,推行“雷打不動”“風馳電騁”“織網護線”等提升工程,實行設備隱患掛賬銷號管理;開展無人機業務集中管理,豐富巡檢手段;應用城市管道“纖網先知”預警系統,實現電力管道外破事件的主動感知;推行“工單驅動”運檢管理新業態,構建“全景畫像+工單驅動”的設備管理模式,累計推送27類12783份業務工單;全面應用17類“先復后搶”典型場景應急供電措施,實現廈門全域“先復電、后搶修”。
與此同時,廈門供電公司全面提升電網側、用戶側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通過深化“三化兩全”智慧調度、構建全時空“一張圖”、建設智能臺區、布設電力監控新“天眼”和共享市政管網信息等手段,豐富設備感知觸手、搭建信息匯聚平臺、提升調度決策能力,進一步轉變傳統電網業務運營模式,及時預警缺陷隱患、快速處置電網故障,實現智慧感知和智慧調度。
零停示范引領電網高顏值服務
2020年9月,作為全省“零計劃停電”示范區首批試點,廈門供電公司在廈門自貿片區、集美新城、會展片區、五緣灣片區4個區域取消了10千伏計劃停電,惠及用電戶9.65萬戶。截至2022年,廈門的“零計劃停電”示范區已擴展至9個,惠及用電戶近18.6萬戶。

廈門供電公司不停電工作人員開展單臂人機協同配網帶電作業。(楊帆 攝)
打造推廣“零計劃停電”示范區,實現用戶零停電感知,堅強智能電網是基礎,帶電作業創新技術則提供了科技支撐。廈門供電公司一方面推進帶電作業工器具迭代、裝備智能化升級、管理數字化轉型,提升“全專業、全地形”的不停電作業能力,推進不停電作業管理與技術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停電檢修過程管控,細化計劃停電過程關鍵環節管控,壓降工程建設引起的計劃停電次數與時間。
為進一步提升用戶可靠供電水平,廈門供電公司創新推出計劃停電“時戶數銀行”預算式管控,簡單來說,就是先算后停。今年初,該公司根據可靠性目標,將所有計劃停電需求整合轉化成停電時戶數存入“時戶數銀行”,之后按季、月、周、日對停電實行精準管控。廈門供電公司還通過推行網格化管理,繪制前置化服務藍圖,做到停電信息“全、明、準、快”發布;拓展“線上+線下”客戶服務渠道,主動貼心服務客戶,更好服務與滿足廈門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用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