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喜人:風能光能齊頭并進
自如東龍源風電場第一臺風機正式并網發電以來,南通地區的風電裝機容量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廣核15萬千瓦如東海上風電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南通,尤其是,中廣核15萬千瓦如東海上風電,這是我國首座滿足離岸10公里、水深10米以下的“雙十”海上風電場。
與此同時,南通被列入首批“國家光伏示范區”后,中天科技光伏發電項目和自然人屋頂電站得到良好的發展,僅今年前2個月,南通地區就有14戶自然人累計133.1千瓦的個人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并網發電,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盛東如東30萬千瓦項目已經通過市級評審,目前正加速推進省級審批。
記者在南通供電公司了解到,未來,我市將在沿海灘涂上架設電網、為個人電站開辟“綠色通道”、向水深10米以下的深海挺進,讓“風”、“光”齊頭并進。
科學布局,不浪費每一度電
那么,我市“風”、“光”能能否實現全額消納呢?南通供電公司總經理許志龍介紹說,新能源在南通發出的每一度電,都通過強大的“國家電網”,實現了全額消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市在電力設施建設上做足了文章。“在原先的不毛之地、圍墾的無人之區、電力設施幾乎為零的濱海區域,電網建設要超越常規的規劃、大手筆的建設、主動靠前的貼近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我市沿海風電等新能源并網需要,才能契合我市沿海發展戰略之需。”許志龍說,“電源不穩定對電網平穩運行帶來挑戰,我們可以通過科學布局電網架構、提高調度控制水平和電網智能化程度加以彌補。”
節能環保,降低PM2.5侵害
去年如東新能源上網電量超過26億千瓦時,占該縣全社會用電量的62%。“風電裝備產業,已經成為如東支柱產業之一。”許志龍說。
在此背景下,包括如東縣在內的南通全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主要污染物指標PM2.5年均濃度較2013下降19.4%,南通也因此榮獲“省大氣污染防治優秀城市”稱號。據相關統計,我市今年一月和二月新能源發電量達到8.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9.6%,相當于節省標煤3.4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4.54 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54萬噸。 來源:南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