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這些改變來源于一個科技項目——“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關鍵技術研究”,這是公司首個國家863重點科技課題。目前,該項目已順利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成果鑒定,認為成果整體技術水平國際領先。而智能用電最直觀的載體就是安裝在手機或各類終端上的一個APP。
家電管家
遠程控制還能幫忙省錢
作為項目的研究人員之一,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主任助理何春暉平時喜歡用APP中的家電控制開關功能,如果出門忘記關空調,可以一鍵關掉;臨近下班,可以提前開啟電飯煲。而對家住南寧市金湖麗景小區的黃先生來說,他更多的是在APP上查看每個家電的用電量和電費金額。“通過APP可以及時掌控家里的用電情況,電費怎么花的明明白白,放心得很。”
據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主任周毅波介紹,“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在居民家中運用,具體來說就是實現節能和智能兩大目標,它不僅能遠程控制還能幫客戶省錢。在節能方面,系統通過運算可以提供最經濟的用電方案,如峰谷電價政策執行后,系統會提示客戶什么時間使用什么家用電器最為劃算;在智能用電方面,系統會根據家電用電情況提示客戶哪些電器可能存在故障。客戶還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遠程查看家里電器的狀態,遠程控制接入智能系統的家電的開停和調節控制,隨時了解用電信息和業務辦理信息。
“APP在方便居民用電的同時,減少了無效能量的損失。”項目研究人員更看重其背后的大數據。廣西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謝雄威推算了一下,在廣西的幾個大城市里,若有150萬用戶使用系統,一年可節約電量4.3億千瓦時。
APP是實現客戶與電網靈活互動的介質,而大量的數據采集則要靠項目研發的另一大利器智能電表。何春暉介紹,該智能電表可以每15分鐘采集一次居民家里的電量,還有用量信息,包括電壓都可以采集,而傳統的多功能電能表每天只采集一次,而且只能采集一次電量峰平谷,電流電壓是采集不到的。
用電顧問
提升能量使用效率促進節能減排
在南寧供電局計量中心,還可以看到專供專變客戶和商業客戶使用的智能電表,通過智能電表對工商業用電大戶進行能量系統管理,這在項目立項之初,就已成為科研的重中之重。
在項目的示范工程中,研究人員選取了80個工商業客戶進行試驗,華潤水泥(南寧)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自2014年9月該項目試點后,智能電表每15分鐘就能監測到生產線的時時用電數據,為企業分析不同生產線和不同生產方式的能耗提供更為細致和準確的數據支撐。
該公司根據能量管理系統提供的診斷數據對生產流程進行調整和改進,降低了廠區各生產線單位產品能耗,能量使用效率提升了8%。“同時,我們根據生產用電情況及歷史用電信息分析優化生產用電策略,在峰谷電價環境下實現高效穩定運行,高峰負荷削減率達17%。”該公司機電部經理雷運應說。
據介紹,工商業能量管理系統可以為工商業客戶提供遠程實時能耗監測、能耗分析及診斷,實現與智能用電互動服務系統雙向互動,遠程能效評估準確率大于95%,系統數據正確率大于98%,抄表數據正確率100%,使客戶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促進節能減排。
負荷調節器
減少裝機降低線損
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模式以階梯電價和分時電價為扛桿,讓用電客戶自覺調整用電習慣,在負荷高峰期少用電、低谷期多用電,在不影響工業生產和居民客戶舒適度的前提下,讓用電客戶自覺參與電網的“削峰填谷”。在幫助客戶節約電費的同時,發電和電網企業可以通過降低電網高峰負荷減少電源裝機建設和線路投資并降低線損,從而實現多方共贏。據悉,該項目已在南寧的7個社區共10176戶居民,以及40戶工業客戶、40戶商業客戶中成功應用。
目前,“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研制的智能電表可以通過光纖上網。廣西電網公司為3000余戶家庭配置了可以通過互聯網精確采集用戶家中每臺電器用電量的家庭智能交互終端,并建立起一套智能用電系統平臺,為客戶提供節能診斷、用電策略分析、用電信息查詢、用電設備遠程控制等智能化的功能。
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平臺還引入了實時、互動的營銷模式,鼓勵消費者參與供用電,支持所有電源種類和儲能方式,提高了用電自主性,使客戶的能量使用效率提高了約7%,居民減少約5%的電能消耗, 在電網側削減高峰負荷約11%,在發電側降低發電煤耗3.05 克/千瓦時。
據了解,該項目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和推廣前景。全面實施智能用電,一方面可以促進清潔能源高效利用,提高清潔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推動節能減排;另一方面,依托“互聯網+智能用電”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生活更低碳、更經濟;此外,還可以增強電力系統抗災能力,提高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和供電可靠性。 來源: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