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手段提升供電可靠性
“廣東省提出2018年率先建成小康社會,電網作為重要基礎產業,必須全力做好支撐。”廣東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的一大舉措是大幅提高配網自動化覆蓋率。據介紹,配網自動化是憑借自動化開關、故障指示器等技術手段,在線路發生跳閘后第一時間反饋信號,精準定位并隔離故障,顯著提升復電效率,有效提升供電可靠性。
目前,廣東農村電網配網自動化覆蓋率約為20%。到“十三五”末期,這個數值將上升到95%,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明顯提升。
提升“中心村”客戶用電體驗
據悉,“十二五”期間,廣東電網公司先后開展兩輪農網升級改造,完成了經營范圍內的8000多個老舊農村電網臺區的改造,對設備過載、“卡脖子”及低電壓等問題進行重點整治,農村電網供電質量明顯提升。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就地城鎮化現象凸顯,更多的農村人口選擇在原居住地發展,原來的自然村、行政村及合村并點逐漸組成新社區,“中心村”區域已有的電力設施漸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負荷需求。
“ ‘中心村’是一個規劃概念,可以理解為是由若干行政村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較為齊全的公共設施的農村社區,介于鄉鎮與行政村之間,能支撐最基本生活服務設施要求。”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電網公司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將依據農業農村發展用電需求,結合已有設備過載、低電壓等問題,擬在兩年內對經營范圍內的約3300個“中心村”進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切實保障新型城鎮化發展,使居民獲得更好的用電體驗。“目前,我們正想辦法‘摸清家底’,針對每個鎮、村分別建立方案,厘清實際問題和需求,據此建立完善的項目庫,下一步將針對性地開展改造升級。”該負責人表示。
旱區機井通電解灌溉之難
據了解,今明兩年,廣東電網公司將投資1.5億元專項用于機井通電。
在粵西湛江,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去年上半年徐聞和雷州遭遇大旱,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機井通電將為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帶來便利。
據介紹,湛江耕地廣闊,抽水灌溉用電需求大,主要集中在徐聞縣、雷州市、遂溪縣、東海開發區及麻章區部分地區。目前,這些地區的機井電源主要來自村里的公變。由于機井抽水灌溉面積廣,位置分散,導致供電范圍大、供電半徑較長,用電質量得不到保障。現有的農業抽水灌溉用電設備主要靠政府部門或農戶自籌資金建設,線路、設備因缺乏專業維護,過載及老化嚴重,“蜘蛛網”式供電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據統計,湛江存在用電困難的機井有5700多個,涉及近1300個村,負荷約為40000千瓦。
為了更好地保障農作物灌溉,為百姓用水提供充足的“電動力”,廣東電網公司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將著力解決這一問題,計劃2017年底前實現機井全部通電。 來源:中國電力電子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