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堅持“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地方政府工作,實現了農網發展和農村服務的轉變提升,有力支持了浙江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
硬件扎實 鞏固農村發展基礎
農村的發展離不了綠色能源的支撐。
國網浙江電力在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農電發展實踐過程中,把“需求導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以統一的供電模式、技術標準、配電臺區、工藝規范、設備配置和運行標志推進農網標準化建設,在廣大農村地區建設設備精良、指標精益、管理精細、服務精致、環境精美的精品臺區。
2015年夏,一臺400千伏安的新變壓器設立在了紹興嵊州市蔣鎮學校邊的坡地上。至此蔣鎮村共有7臺變壓器供電,總容量達到1820千伏安。精品電網讓這個農業“特色小鎮”的發展如虎添翼。
落地蔣鎮村的浙江飛翼生態農業有限公司3年前啟動了總投資達10億元的生態農業園項目,規劃占地1萬畝,對用電提 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嵊州電力部門在項目落戶后立即開通“綠色通道”,按照項目進度量身訂制《優化用電方案》,升級改造進村線路,安裝專用變壓器。
飛翼生態農業園目前已完成投資3.8億元,建成了5000畝有機果蔬菜園,擁有會員上萬名,即將建成現代農業綜合體和4A級生態旅游景區并以此帶動周邊農民的再就業。
“村里看不到電桿電線,而生產生活從沒斷過電。”這幾天,麗水縉云縣新建鎮筧川村的村民議論最多的就是村里的大變化。隨著縉云“六線下地”試點改造工程的完成,如今的筧川村屋檐齊整、道路寬敞、綠樹成行,如詩如畫。
針對原村集體所有的農用電力線路設備老化、安全用電風險高等問題,國網浙江電力按照“建新廢舊、延高縮低、智能絕緣、戶片結合”的原則,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面子”“里子”并重,科學規劃電網布局,一方面把握視覺美觀性,保證施工質量、工藝美觀,同時把握規劃前瞻性,增容升級配變,滿足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的用電需求。
在麗水市河陽古民居消防改造等工程中,國網浙江電力不僅注重還原千年古村風貌、保持國家非遺廟會原生態民俗環境,也在配變設計和線路材料等方面做了科學考量,給鄉村注入了“高顏值”“深內涵”。 在寧波寧海,供電部門邀請交通局、水利局、規劃局等專家提煉村莊主題,編制規劃文本,一村一方案開展電網改造美麗工程。在衢州龍游,國網浙江電力依托工程管理人員和臺區經理“1+1”聯動配強農村電網,為村民生活、灌溉提供可靠保障。
如今的浙江,農網升級改造與精品村鎮同步建設,一批融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文體傳承為一體,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兩美”精品村初具規模。
情系三農 富裕農村更添“美”
美麗鄉村不僅農村景色美,更要農業發展動力足,農民朋友腰包鼓。而致富的路子千千萬,哪一條都離不開電。
農村用戶點多面廣,要想使其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服務,困難較大。國網浙江電力采用“政企聯動、鄉村實施、供電企業支持”的機制,構建了居民表后服務平臺,依托由政府組織設立、遍布全省農村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投入專項資金近3億元建設農網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監測系統,實現了對農網故障搶修的主動服務。
浙江山多林茂,一些村民靠養殖等副業漸漸富了起來。
3月23日,筆者隨云和縣供電公司白龍供電所工作人員來到天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自動化”養殖場。電力工人經過專業的消毒,換上白大衣開始仔細查看養殖場加料、加水、除糞電動機的開關和運轉情 況。電壓穩定了,場里的溫度調節、自動喂養、自動清糞、自動撿蛋再也不需人工參與,養殖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近年來,隨著農家樂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不少農村的朋友開始轉行當起了老板。
麗水市緊水灘鎮石浦村借 “花海美麗經濟”建設發展旅游業,20多家成片的農家樂初具規模。初春的乍暖還寒,讓該村農家樂用電量持續不減。
在生意紅火的時間段,農家樂密集的梯田景區有國網云和縣供電公司3名臺區經理全天值守,讓“農家樂”真正樂農家。
離石浦村80千米遠的松陽縣四都鄉陳家鋪村以前是個貧困村,近年來,當地新修了10多千米的旅游水泥公路,通了大截面優質電力線路,借助1800畝高山蔬菜等特色生態農業,如今游農家景、干農家活、吃農家飯,成為吸引八方游客的旅游熱點。
為給農村用戶提供優質供電服務,國網浙江電力實行臺區經理駐點入戶制度,建立所、村、戶“三位一體”服務網絡,培養骨干服務人員,成立示范服務隊伍,結合每個村鎮的特點,豐富服務內容,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電力服務品牌。
“十二五”以來,無論是特色農業小鎮還是農村淘寶,國網浙江電力在服務農村發展中想在前頭,干在實處,優質電力成為農民致富的開道車,讓“美麗鄉村”山青水綠、動力十足。 來源: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