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創客的四大煩惱
“在一定程度上,電力設備的設計制造者與使用者是脫節的。”貴州電網公司總經理唐廣學說,一線電力員工數十年的運行、維護、檢修少數幾類設備(包括作業工器具),他們對設備、工器具的原理、結構、特性等最為了解,也最清楚設備是否好用,不好用在什么地方,應該如何改進等。
相比高科技、大投入的科技創新,電力職工技術創新具有門檻低、投入小、實用性強的顯著特點,是普通職工在本質崗位上,為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琢磨出來的小竅門、小發明,因此被稱為“草根”創新。“我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是更新技術能夠完全解決的。來自一線員工的發明創新,能解決生產現場的實際問題,更能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貴州電網公司工會主席張帆說。
“草根”創新的四大癥結體現在:有熱情沒機會,職工技術創新在流程、推廣、申請等方面手續繁雜;有專家沒服務,一線生產人員在遇到難題時,不能及時得到專家的指導;有空間沒動力,電網運行在安全方面存在高風險,長期以來在設備改進、技術革新、操作流程等發面大家都謹小慎微;有成果沒推廣,成果推廣渠道不暢通,使用面狹窄。
2013年開始,南方電網公司開始大力推進和鼓勵科技創新工作。2013年3月,南方電網公司科技部成立后發出第一個文件《關于鼓勵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指導意見》。南方電網公司副總工程師、科技部主任余建國說:“公司特別強調發揮一線員工主動創新的積極性,也出臺了相關的辦法,在職稱評定、專家評選中加大科技創新所占的分值。”
“你們只管創新,剩下的交給我們”
2013年8月,貴州電網公司開始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成立了由唐學廣擔任組長的“推進職工技術創新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小組。“讓員工創新沒有后顧之憂,只需專注的創新,其他的事都交給我們來做。”唐學廣說。
2013年10月,貴州電網公司在安順供電局進行了“一站式服務平臺”試點,成立相應機構并開展工作。2014年4月,貴州電網公司開始自在貴州省全省推廣這一做法。
據介紹,一站式服務平臺工作機構包括6個專業服務小組:文字材料小組負責宣傳推廣,日常事務小組保障服務,技術支持小組負責技術指導,效益評估小組負責效益評估,風險評估小組負責安全把關,人才培養小組負責人才支撐。
“創新效果好不好,取決于大家的創新意識和氛圍。”唐廣學說,這6個工作環環相扣,明確具體責任人,細化工作措施和時限,對職工技術床戲工作進行節點管控,實時監督各工作室創新項目的推進情況,實行項目立項、成果申報、專利申請、成果應用及推廣的閉環管理。
創新不再高不可攀
貴州電網公司以安順供電局為試點,通過工會搭臺推動一線生產經營活動的科技創新。安順供電局計量中心創新工作室項目負責人劉建安研制除了TA/TV校驗轉接盒,在一次電壓互感器校驗時,二次接線時間從20分鐘縮短到5分鐘,簡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現場錯誤接線的安全風險。
貴陽供電局輸電管理所高級作業員、劉鵬技能專家工作室負責人劉鵬在剛參加工作時有一次登桿作業到2米多高時,腳扣突然出現松動,幸好劉鵬緊系安全帶,沒有摔下桿來。劉鵬內心暗暗自問:“在供電企業,腳扣是供電員工使用最為頻繁的工器具之一。能不能有什么辦法,讓腳扣能夠‘短小精干’,確保不發生打滑等安全隱患?”于是,在之后的每一次工作中,無論是他自己上桿,還是其它隊員上桿,他都會仔細觀察;不僅對使用的腳扣型號、廠家、材質深入了解;就連隊員拴腳扣的習慣、部位、松緊程度等,他都一一詳細記錄。
2013年,他研發出“一種可折疊式的新型腳扣”。與重達9斤的傳統腳扣相比,劉鵬研發的新型腳扣只有不到6斤重;而相比傳統腳扣80厘米的長度,新型腳扣通過內螺紋扭接與收縮,只有45厘米長,方便攜帶。2014年,輕巧、方便攜帶、安全、功能豐富的“一種可折疊式的新型腳扣”獲得了國家專利。
據介紹,2013年以來,貴州電網公司各工作室獲得國家級、公司級、省級各類獎項70余個,其中安順市供電局500千伏安順變QC小組成果《減少直流系統接地故障次數》獲得2013年全國電力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2015年,貴陽供電局職工盧興福不僅獲得南方電網工人發明家稱號,他的創新工作室也被評為全國勞模創新工作室。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