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挑戰面前,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城鄉配電網智能分析決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應運而生,課題研究三年后,終于在2016年5月通過了貴州省科技廳驗收,標志著該研究成果獲得了正式認可。然而,這些龐大而復雜的研究到底對城鄉配電網的運行管理有著什么樣的現實功能和意義?六盤水供電局參與人員一一進行了科普。
實現配網遙測功能
當下,正在推廣應用的南網4A系統,以嚴格的圖檔資料以及異動管理,使復雜的配電網設備管理上了新臺階,而城鄉智能分析決策系統則從功能上解決了獲取配網有功、無功、電壓、電流等遙測量的難題,讓配網不再是一張看不見、摸不著的網,而是一張現貨的有生命力的流動的網。
該系統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配網SCADA的遙測功能,使系統狀態評估、拓撲分析、潮流計算等高級功能得到了全部應用。由于無需新增大量配網二次設備即可實現配網遙測信息,故而投資成本和運維成本都較低。
整合數據資源 打通管理瓶頸
為提高城鄉配網可靠性,解決城鄉用戶供電瓶頸,近幾年城鄉配網規模迅速擴張,設備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配網異動管理復雜、設備標示管理滯后、電氣接線圖不符等問題突出。而城鄉配電網智能分析決策系統則打通了GIS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和EMS系統之間的接口,為三者提供了一個可靠高效的數據資源整合平臺。
為確保系統數據與現場情況一致,六盤水供電局參研人員通過系統模擬操作票功能,讓配調人員模擬操作后,可保證拓撲關系與現場狀況一致。而隨著配網十三五規劃的逐步實施,可利用饋線自動化終端、用戶分界斷路器終端、故障指示器終端等設備上傳現場實遙信,即可同步更新負荷開關等設備的位置信息,從而不再依靠人為操作解決拓撲關系一致性的問題。
在參研過程中,六盤水供電局還自行開展了“配網設備自動異動管理”、“配網保護定值自動生成及校核”兩項科技項目,可解決配網管理中異動管理和定值管理困難等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減輕了人員的勞動強度。
配網設備可視化管理
龍井開閉所位于六盤水中心城區負荷較為密集的片區,是城市配網中重要的開閉所之一,控制9條10千伏線路,向3000余戶低壓用戶供電,開閉所運行數據信息通過現有的軟硬件平臺傳輸給城鄉智能分析決策系統。
配調調度員和配網管理人員只需在電腦上打開城鄉智能分析決策系統的可視化頁面,即可實時查看開閉所的電壓電流、負載率、線損率等重要數據,在運行監測頁面還可掌握計劃停電或故障停電的線路、配變等等。除此以外,還可查看負荷電量情況和有關設備的信息及地理接線定位。
運用該系統的可視化功能,可實現配網圖紙可視化,只要選中單線圖,即可清晰展現現場設備單線圖。該功能的實現,解決了圖冊頻繁發放且不能實時更新的問題。同時,通過比對CAD單線圖和GIS自動生成的單線圖,還能及時發現現場設備異動問題,直至GIS單線圖生成滿足要求為止。
據有關參研者介紹,除了已經實現的目標以外,“十三五”期還將實現:
——包括100條中壓饋線,1500臺中壓配變的城市和農村配電網示范工程。
——解決盲調困境,狀態估計誤差小于10%,電流值達到90-110。——間接經濟價值約合2320萬元,減少城市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30%,減少農村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30%。
——試驗配網區域其網損降低2%,農村配電網網損降低1.5%。可節約電量1034萬Kwh,約合人民幣413.6萬元。
此外,還將在貴州形成一支在智能配電網調度、運行管理;標準化管理、海量信息處理、軟件開發、項目實施的本地化人才隊伍。 來源: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