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項目發展迅速
“水源熱泵項目是借助河水、污水等地表水源的淺表水源,利用水源熱泵技術提取其中的有效能量,實現對區域建筑的集中供暖(冷)。”10月10日,中天未來方舟1號中心能源站控制室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與傳統的集中供暖(冷)系統相比,該技術可大大減少燃煤、燃油、燃氣等傳統能源的消耗,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具有較高的經濟性。
按照規劃,中天未來方舟居住人口約17萬人,項目采用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的方式對未來方舟末端集中供暖,符合人體“足暖頂涼”的生理需求,是目前最為舒適的一種采暖方式。采暖費冬季4個月每平方米為26元,以100平方米住宅算,一個月采暖費為650元。
“作為國家8個綠色生態示范城區之一,中天未來方舟與我們合作,采用水源熱泵、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采暖、供冷,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但熱源穩定、散熱均勻,比傳統的用電空調系統更加舒適、節能、節約費用。同時,還大大減少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和對臭氧層的破壞。與中央空調和分體式空調比較,現在使用集中供冷的商戶節省費用達到了40%~50%。”中節能(貴州)建筑能源公司負責人趙安介紹,今年6月15日,該公司實現對未來方舟項目首次商業集中供冷。截至10月底,該系統用電量超過1000萬千瓦時,預計全年用電量將超過1200萬千瓦時。5個能源站全部投用后,年用電量或將達到5000萬千瓦時。
有了電力的保障與支撐,地源熱泵在貴州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全校2期工程為地源熱泵供暖系統共投資1.5億元,兩期建筑面積達55萬平方米,供暖面積達25萬平方米,為全國最大。”貴州財經大學新校區地源熱泵項目負責人說,雖然初期投資相較于傳統空調要高5成,但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經專業測算,運行費用僅為傳統空調的30%至50%,在運行5年后,成本基本與傳統空調費用持平。
“目前已建成投運2期,使用7臺熱泵機組、70臺水泵,每年節省標煤超過2460噸,節約水在3.45萬噸以上。”貴州財經大學貴安校區工作人員介紹,地源熱泵系統把地下土壤作為熱泵機組的低溫熱源,通過循環在封閉地埋管中的水,實現系統與大地之間的換熱(冷)。這被認為是目前可使用的對環境最友好和最有效的供熱、供冷系統。地源熱空調系統投入1千瓦電能,可獲得4千瓦左右的熱量或冷量,無污染物排放,節能率達40%以上。
電動汽車規模化應用加快
想為汽車充電,拿出手機,點開App,就能找到最近的充電站,還能在線付費。今年,貴陽市計劃投入建設3000個以上的充電樁,覆蓋全市所有區(縣市)的大型公共停車場、客運樞紐、部分購物中心、景區等。2016年起規劃批準的城市新建小區、公共停車場、建筑物配建停車場應按照配建停車位100%的比例,規劃和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接口,更快更好地促進新能源汽車在貴陽的推廣應用。
在觀山湖區電商發展中心停車場充電站現場,記者體驗了一把為電動車充電的便捷。在現場,記者從停車平臺上拔下充電搶,點擊“特來電”App,掃一下設備終端的二維碼,進入充電確認頁面,點擊“立即充電”即可。據了解,充電終端分為快充和慢充兩種。慢充需要5到7個小時,快充只需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以長安逸動EV為例,一次充電,綜合工況續航超200千米,城市工況下續航可達240千米以上,100千米需用電約15千瓦時,費用約為8元。
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進入貴州以來,積極構建“1公里智能充電網”,促進貴州省新能源汽車的全面推廣和應用。截至8月21日,該公司在省能源局、貴陽孔學堂、富士康示范工廠、萬象國際、貴御溫泉等停車場已建成運營充電站15座,共計141個充電樁;在建充電站21座,充電樁285個。截至10月11日,特來電充電站在貴陽市的總充電電量達到4.9萬千瓦時,預計全年充電電量將達到7萬千瓦時。
“2016年,結合各地城市建設規劃,貴州電網下發《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關于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逐步完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報裝流程,推動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貴州電網節能服務中心主任趙遠涼介紹,2016年該公司將在貴陽、貴安、遵義3地建設4個電動汽車充電站,在全省建設14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做好充電基礎設施智能應用平臺,大力推進“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推動電動汽車規模化應用,提升城市發展品質。貴州電網同時牽頭組建貴州省電動汽車充電聯盟,促進貴州電動汽車的推廣與產業發展;依據相關標準,推廣應用統一的充電設施運營監控與服務平臺,實現充電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全省充電設施標識,為用戶提供清晰充電指引;統一充電卡,實現在所有運營性充電設施一張卡便利充電。 來源: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