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圳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供應日趨緊張。日前,深圳電力負荷已再創歷史新高,并將不斷刷新。近年來,深圳供電局大力發展電網建設,保障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電力輸送網絡的建設卻陷入了兩難的困境:一方面,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亟待加快電網建設;另一方面,部分公眾對電力設施,尤其是對變電站心存疑慮,擔心電磁輻射和變電站的安全會對身體健康和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阻撓變電站和相關設施的建設。
業內人士用了一個比喻,社區的居民多了,公交公司就會在附近設置公交站臺,滿足居民交通需要。同樣,由于近年來寶安工商業高速發展,人口增多,用電量大幅持續增加,轄區內原有的變電站的供電能力漸漸不能滿足片區負荷迅速增長的需要,這就要求變電站建設必須根據需要來增加數量,以滿足正常用電需求(按供電要求,一個110KV變電站的供電范圍只能覆蓋1至2平方公里左右)。
電力系統為工頻50Hz。工頻電磁輻射是一種極低頻率的電磁場,它與廣播、電視等高頻電磁輻射有著本質的區別。工頻電磁輻射電磁波空間傳輸能力差,在一定距離外,其影響可忽略不計。
而且,目前供電部門在城市內建設的變電站都是全封閉室內變電站。輻射專家實測后指出,全封閉室內變電站,本身工頻輻射能量已經非常小,加上周圍建筑如開關樓(鋼筋混凝土構筑物)、圍墻等及樹林屏蔽的作用,其輻射可以忽略不計,對周圍的輻射量比晴朗天空滿月對地面產生的輻射量還小。
為消除公眾對變電站電磁輻射的誤解和恐懼,深圳供電局在深圳市環保局的指導下,委托廣東省環境輻射研究監測中心對深圳地區已投產運行的具有代表性的12座變電站進行了電磁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得出的結論與美國全國環境衛生研究所耗資4500萬美元、歷時6年完成的《電磁場研究與公眾資料傳播計劃》所得出的結果“一般在變電站圍墻外,電磁場已與變電站未修建時的環境值一致”相符。
110千伏戶內變電站對周邊的實際影響主要以電磁感應效應為主,而不是電磁輻射。實踐證明現場電磁感應數據比國際國內的相關環保標準值要低很多,完全符合國際國內相關的環保標準。供電部門完全按照國家行業規定和環保標準進行建設,對居民區是無害的。而且,事實上,供電部門本身的辦公場所和部分職工樓等建筑都地處變電站旁邊,多年來的辦公生活,并未見有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