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人來說,漸行漸近的智能電網,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想象一下,建立智能電網后,電力供求是雙向的,如果家里安裝了小型發電系統,你可以把電賣給國家電網;電力資源將會被整合、優化分配,你家里的電可能來自于鄰居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當地鎮上的生物量發電機,或是50或100英里以外的傳統電廠;你還可以使用一種叫做“智能電表”的軟件來節約電費,通過這個軟件,你可以得到節能建議和實時的價格信息,整合家用電器的使用時間和頻率,讓你家里的電器低電價時段啟動運行、高電價時段停止工作,從而避開用電高峰期的高價格電力,降低電費費用……
時間差給消費者帶來的是經濟效益。谷歌的研究顯示,如果家庭用戶能夠及時了解家用電器的耗電詳細信息,就會使自己每月的電費開支下降5%-15%。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得(Boulder)是全球第一個全面架設智能電網的城市,那里的居民發現,不用犧牲任何生活便利,也能將電費降到每月3美元。
智能電網不僅關系到我們的錢包,還關系到我們的碳排放量。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實驗室(PNNL)日前發布一份名為《智能電網:能源與二氧化碳收益評估》的報告稱,如果智能電網能被利用充分,美國每年可以消減碳排放4.42億噸,相當于66座普通燃煤發電廠產生的排放量。這些電廠的發電量足以供給7000萬戶家庭。而在2030年前,智能電網可將全球每年的電能消耗以及公用事業部門的碳排放削減至少12%。
原文出自【比特網】,轉載請保留原文鏈接:http://do.chinabyte.com/mi/170/111931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