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用再擔心抄錯表收錯電費了。”胡師傅這份安心要從不久前全市1600多戶居民安裝“智能電表”說起。
“它是個‘智能抄表員’,電費抄算無需人力,可隨時發現用電異常,一旦發生偷電漏電現象,可及時處理。”不僅能一口氣說出“智能電表”的工作原理,胡師傅對寧波的“電表史”也感慨頗深。
35年前,每天與胡師傅打交道的是機械表。當時一個表連著四五十戶人家,全市電表戶數近40000個。
1975年,寧波的“電管家”還是“寧波供電所”,所內抄表員有十多個,工作范圍主要是市三區。胡師傅記得清清楚楚,當時每個月的前20天就是抄表、結算和收費,僅是電費抄送和結算就要經過數字核對、電價入臺賬、開發票、復核、統計、蓋章等近十道程序。胡師傅算了一筆賬:以當時每天11本用戶名冊,每本180戶的工作量計算,他每天要在老三區1980戶人家進行抄表或電費收取,平均每戶人家至少要上門兩次。
“遇到冬天就難過啦,上門抄表收費不能戴手套,否則容易出錯,因此凡是抄表員,沒一個人的手上沒凍瘡的。”
1994年起,我市居民用戶開始安裝電子電表,并推行一戶一表制,電表戶數陡增近20萬戶,電表抄送收費從過去的每月一次改為兩月一次,并一直延續至今。胡師傅的日工作量也增至6000戶。
當時銀行一卡通開始推行,這為胡師傅大大“減了負”,他再不用為一筆電費多次上門催費了,只需給用戶發放繳費憑證單即可。寧波電費收取從“走收”邁入了“付費通”的時代。
不僅如此,胡師傅還用上了抄表機,所抄電費數可直接輸入電腦進行結算,省卻了繁雜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失誤率。
時值今日,隨著寧波“智能電表”的逐步普及與升級,電費抄算以及市民用電都將徹底邁進智能化時代。
延伸閱讀
家庭實時用電信息會聰明地集合,隨時按照您的意愿呈現在眼前;每天下班前,給家用電器打個電話,它們便迅速行動起來,做飯、調節室溫、燒洗澡水,恭候您回家……這是關于未來“智能”生活的一段描述,也是物聯網應用的最形象解釋。
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把物品和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智能電表、智能家居、智能魚缸……如今物聯網的應用在寧波越來越熱。其中智能家居成為應用范圍最廣的一個。
去年底,我市啟動了寧波十大信息化展示工程之一———“數字家園&智能家居”項目,市信息產業局選出三戶家庭進行展示性建設。
在即將啟幕的上海世博會“信息化與城市發展”主題論壇上,這三戶家庭將向國內外嘉賓展示高科技、人性化的“智能家居”生活。初步統計顯示,目前寧波已有近千戶家庭步入“智能家居”時代,主要集中在高檔小區、別墅等。
胡師傅算了一筆賬:以當時每天11本用戶名冊,每本180戶的工作量計算,他每天要在老三區1980戶人家進行抄表或電費收取,平均每戶人家至少要上門兩次。
“遇到冬天就難過啦,上門抄表收費不能戴手套,否則容易出錯,因此凡是抄表員,沒一個人的手上沒凍瘡的。”
1994年起,我市居民用戶開始安裝電子電表,并推行一戶一表制,電表戶數陡增近20萬戶,電表抄送收費從過去的每月一次改為兩月一次,并一直延續至今。胡師傅的日工作量也增至6000戶。
當時銀行一卡通開始推行,這為胡師傅大大“減了負”,他再不用為一筆電費多次上門催費了,只需給用戶發放繳費憑證單即可。寧波電費收取從“走收”邁入了“付費通”的時代。
不僅如此,胡師傅還用上了抄表機,所抄電費數可直接輸入電腦進行結算,省卻了繁雜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失誤率。
時值今日,隨著寧波“智能電表”的逐步普及與升級,電費抄算以及市民用電都將徹底邁進智能化時代。
延伸閱讀
家庭實時用電信息會聰明地集合,隨時按照您的意愿呈現在眼前;每天下班前,給家用電器打個電話,它們便迅速行動起來,做飯、調節室溫、燒洗澡水,恭候您回家……這是關于未來“智能”生活的一段描述,也是物聯網應用的最形象解釋。
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把物品和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智能電表、智能家居、智能魚缸……如今物聯網的應用在寧波越來越熱。其中智能家居成為應用范圍最廣的一個。
去年底,我市啟動了寧波十大信息化展示工程之一———“數字家園&智能家居”項目,市信息產業局選出三戶家庭進行展示性建設。
在即將啟幕的上海世博會“信息化與城市發展”主題論壇上,這三戶家庭將向國內外嘉賓展示高科技、人性化的“智能家居”生活。初步統計顯示,目前寧波已有近千戶家庭步入“智能家居”時代,主要集中在高檔小區、別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