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下半年起,南方五省區各地市民陸續感受到用電信息收發服務的新變化。譬如,從去年8月起,廣州黃埔、從化區的市民每月初手機都能收到用電短信,而此前則是每兩月一次;海南市民收到電費短信的時間全部提前至每月5日前,而此前各市縣信息收發時間并不一致……
“看似簡單的變化,實際上我們在背后做了大量工作。”南方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副總經理徐兵稱,南方電網供電區域內,2019年9月底購售電抄表收費實現自然月同期,經過3個周期的檢驗,總體運行情況平穩。這項工作具有多重意義:對于用電客戶而言,獲取信息更快更精確;對于供電企業而言,工作效率提升了,數據的同步也為解決線損率失真的老大難問題奠定了基礎。
“兩個全覆蓋”打基礎,電子化結算率99%
電能的產品特性在于其不可保存,產供銷幾乎同時完成。由于各單位的管理差異,加上技術條件所限,以往各省市的抄表收費時間不同步。像廣東、云南購售電錯開一個月,廣西、貴州、海南等地則錯開半個月。“不同步導致很多問題,客戶了解用電信息滯后了,我們對于數據分析管理也存在較大困難。”南方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營業處主管王名俊說。
技術手段的提升,為問題解決提供了突破口。2018年12月,南方五省區實現了智能電表和低壓集抄“兩個全覆蓋”,電子抄表時代全面開啟。電能表與營銷系統的變化,極大提升了售電側的電子化結算水平。查閱售電側電子化結算率數據,2017年底僅49%,到2018年底“兩個全覆蓋”完成后達到97%,到2019年底,這一指標則超過了99%。
“‘兩個全覆蓋’是技術的顛覆,近一年來則是計量自動化系統和營銷系統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王名俊說,“別看一年來僅僅提升了2個百分點,但絕對用戶數量是很大的。”目前,南方電網服務客戶數量達9270萬,2%便是185萬。而剩下1%未能實現電子化結算的原因,主要是通信信號傳輸不通暢或計量裝置故障導致智能電表數據無法實時采集上傳。
系統升級實現自然月同期抄表收費
在系統優化升級過程中,南方電網公司在開展廣泛深入的客戶調研基礎上,組織系統256項適應性任務改造,實現系統控制凍結抄表收費時間——每月1日0時0分至每月最后一日24時0分成為一個抄表收費周期。
2019年國慶期間,廣東電網公司首次營銷系統升級全新信息發布。無論是手機短信、微信、支付寶,還是電子郵件、發票,凡涉及用電信息的發布渠道全部需要更新版本。
“每走一步我們都要驗證,曾經也出現過發送給部分客戶的信息是原始版本的情況。同事們加班加點,攻克了系統技術問題。”廣東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營業科抄核收管理崗員工馮亮新稱。此后,系統運行非常順利,一個月后,2019年11月1日上午11時抄表完成率就達到99%。
在系統更新前,南方電網公司在各地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宣傳溝通,通知用戶相關情況,化解疑惑。“我們通過電話客服、微信微博等渠道做宣傳,客戶們都能理解我們的工作,覺得這個事挺好。他們能更快知道自己每個月用多少電。”海南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副主任馬珍蓉表示。
在廣州、深圳等營商環境排名較前的地區,南方電網公司已經實現了用電信息日推送。廣深市民可以登錄用電賬戶自主查詢,及時便捷掌握每天的用電情況。
同步數據為解決線損率失真問題打基礎
人工抄表時代,無法及時獲取用電數據,讓供電企業針對數據進行企業經營管理、行業發展狀況分析很困難。購售電抄表收費自然月同期的實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強大的同步數據基礎。
“很多地方不是自然月數據,我們做分析很難。某個月因為氣溫變化出現用電驟升或驟降,由于抄表不及時,這個數據就失真了,沒法準確分析原因。”王名俊稱。
業內普遍認為,線損率數據是反映電網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但線損率數據失真一直是待解難題。“抄表收費不同期,線損率忽高忽低,掩蓋了很多管理問題。”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節能環保處主管陳偉波說。因此,他很樂意看到購售電抄表同期工作的實現,“以后數據都是實打實的,我們做線損管理工作有抓手了。如果系統數據顯示線損率不降反升,我們就要狠抓管理,再不能以抄表收費不同期作為理由了。”
從宏觀方面說,電力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能直觀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南方電網公司購售電抄表收費實現自然月同期后,能將實時月度用電數據與當月GDP等經濟數據進行更直觀的比對分析,更加準確反映經濟發展情況,為政府進行分析決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