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盧瀅西 劉雨琦
“缺芯”、“反壟斷”、“數據隱私”、“自動駕駛”、“氫能”、“元宇宙”......越來越多的科技圈熱詞掀起了全民討論度,預示著前沿科技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底色”。
在2022年的“兩會”中,對科技的討論也同樣成為主旋律。
硬科技方面,在“一芯難求”的大環境下,國產替代是重點提案話題 ; 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政策指導下試水,并尋找大規模應用的可能。同時,以“新能源”和“碳中和”為主旋律的“綠色”產業被著重強調,碳交易、碳排放等落地動作是探討焦點。
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數實融合”的時代已經到來。
為此,光錐智能從芯片、自動駕駛、新能源、碳中和、數字經濟等五個方向,對兩會代表建言進行了梳理。
1、芯片:一芯難求,加速國產替代
2、自動駕駛:政策指引,從試水到應用
3、新能源:集中電池創新,瞄準儲能市場
4、碳中和:碳交易、碳排放,加速試點落地
5、數字經濟:數實融合,推動數字化轉型
芯片:一芯難求,加速國產替代
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芯片產業正成為全球電子、汽車等產業關注的焦點。而汽車芯片作為高算力芯片領域的首要落地應用,在本次兩會中備受關注。各傳統車企代表紛紛對汽車芯片提出新的需求和新思路,汽車芯片的國產化、國產替代成為共識。
1、丁磊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
關鍵詞:芯片、知識產權
丁磊提交了《關于搭建全球知識產權數字交易平臺 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的提案》。該提案建議:
- 由國家牽頭搭建全球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針對文創IP、芯片、數字影音等重點知識產權領域,形成明碼標價、按需收費、公平合理、售后完善的全球知識產權定價和交易體系,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力;
- 加大對新型侵權盜版行為的懲處整改力度,建立侵權“黑名單”,維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2、王鳳英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
關鍵詞:芯片、產業布局
完善整體布局 推動中國車規級芯片產業快速發展
王鳳英建議:
- 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
- 中期完善產業布局,實現自主可控;
- 構建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長期機制,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3、陳虹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關鍵詞:芯片、國產替代
建議加強政策保障,促進國產大算力芯片發展。
陳虹建議:
- 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
- 建議國家牽頭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4、曾慶洪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關鍵詞:芯片、國產化
關于加快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鏈發展的建議
- 保供穩供,梳理關鍵領域芯片供需情況,引導國外汽車芯片企業來華投資,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應急儲備機制;
- 穩定市場,加強執法監督力度,調控原材料價格無序上漲,緩解企業壓力;
- 強化政策引導、加快汽車芯片整體產業鏈布局:強化節點攻關,有序突破研發制造、封裝等卡脖子關鍵領域;
- 強化應用牽引,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進力度,加快推動芯片國產化發展步伐。只有政府和研發機構、企業共同發力才能真正解決芯片瓶頸,推動產業發展。
自動駕駛:政策指引,從試水到應用
在自動駕駛方面,各代表提案主要集中在自動駕駛系統及相應政策領域。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認為自動駕駛無人化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F階段各國自動駕駛無人化的競爭集中在政策創新。
1、李彥宏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
關鍵詞:政策創新、自動駕駛
今年兩會,李彥宏提交了3份提案,分別聚焦自動駕駛政策創新、促進智能交通普及緩解交通擁堵、助力碳減排和發展“綠色AI”主題。
一、加快自動駕駛無人化政策創新,支撐技術全球領先地位
在自動駕駛政策創新方面,李彥宏認為,哪個國家能出臺更具突破力的創新政策,實現規?;逃?,實現無人化,就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 引導并支持地方政府出臺政策,明確支持無安全員的無人車上路,打造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載人運營政策先行區。
- 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訂和發布實施,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商用、無人化奠定法律基礎。明確L4級自動駕駛車輛的準入規則。制定自動駕駛運營管理辦法和保險配套、事故處理機制等政策,為符合要求的車輛發放正式號牌。
- 適度建設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發揮5G的遠程控制優勢,通過車路協同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帶動汽車產業向智能化和網聯化轉型升級。
二、促進智能交通普及緩解道路擁堵,推動城市交通綠色高質量發展;
三、加快發展“綠色AI”,實現算力、算法低碳發展
李彥宏建議:探索數據中心碳排放雙控,建立兼顧性能和能耗的綠色算法度量標準,加快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2、周鴻祎 全國政協委員、360創始人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
圍繞建立健全智能網聯車安全機制,周鴻祎提出了三點建議:
- 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數字空間碰撞測試”機制和相關標準,保障汽車出廠安全和持續檢測;
- 建議規范汽車安全漏洞的上報行為,不惡意炒作和違規披露;
- 打造以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態勢感知體系,建立汽車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3.朱華榮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隱私保護
在《關于統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和安全的建議》中,朱華榮建議:
-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包容新興產業發展;
- 政府引導、法規保障、標準統一,加速行業合作,打破數據壁壘;
- 合理制定汽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要求,建立可信汽車數據流通渠道,在滿足數據安全要求的同時,進一步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新能源:集中電池創新,瞄準儲能市場
其次,在汽車行業備受關注之際,新能源的應用也一度成為討論目標。在保障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前提下,高效清潔可持續地利用的能源是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在今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
1、雷軍 小米創始人、全國人大代表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碳足跡、基礎設施
關于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的建議
當前,對于我國汽車工業低碳發展工作來說,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跡核算體系,支撐碳足跡精確管理、核算、認證以及核查,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雙碳”目標的實現。
因此,雷軍提出以下建議:
- 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全局指導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
- 制定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
- 建立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行業數據平臺;
- 完善碳足跡認證、評級及激勵機制;
2、丁磊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
關鍵詞:新能源、“以租代買”
把握新能源自主權 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研發
提案建議:
- 充分發揮我國鈉資源優勢,布局鈉離子電池等新能源電池研發,解決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低等問題,提高我國新能源供給自主性;
- 鼓勵鋰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探索新能源汽車電池“以租代買”等模式,減少資源浪費。
3、曾毓群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關鍵詞:鋰資源保供穩價、新型儲能、鋰電池道路運輸
- 參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機制: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參照抽蓄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特點的容量電價政策,形成穩定合理的收益空間。
- 多措并舉保障鋰資源供應安全:應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保障供應鏈安全,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提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
- 為鋰電池運輸按下“快捷鍵” :完善鋰電池運輸管理,可以從三處著手:嚴格運輸準入并加強執法監管;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機制;推進運輸分類分場景管控措施。
4、李書福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關鍵詞:新能源、甲醇汽車
一、關于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的建議
李書福在《關于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的建議》中呼吁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范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持,帶動更多的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的研發,加快實現交通領域碳中和。
二、關于加大電動汽車換電體系建設的建議
建議如下:
- 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高低壓箱變、土地及建設審批的相關規定,將其納入國家市場管理規范體系內。
- 進一步完善換電車型相關政策法規,對換電車型公告法規進行優化,建立換電車型專屬的公告認證體系,形成車電分離下的車與電池的分開認證。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關于新能源車的溯源系統,針對車電分離模式做適應性(如車電分離保險)的優化。
- 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
碳中和:碳交易、碳排放,加速試點落地
2022年開始,“中國已然確定了“3060”的雙碳目標,所有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都將交出自己的“碳答卷”。盡管互聯網科技巨頭自身的碳排放在全社會碳排總量中占比甚微,但其平臺的性質、數字化技術優勢,被認為可以在更廣泛的減排領域中發揮作用。
這些作用到底是什么?如何發揮?在此次提案中或許透露了答案。
1、馬化騰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關鍵詞:碳中和、海洋保護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藍碳發展,助力碳中和
今年兩會,馬化騰提出關于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藍碳發展的建議。建議稱: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和完整的海洋生態系統,同時具備紅樹林、海草床、鹽沼這三大濱海藍碳系統,具有發展藍碳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
- 開展大灣區藍碳生態系統基礎調查與檢測,建立數據網絡系統;
- 加強海洋協同保護管理重建高生物量、高碳匯型水生生物群落,完善海洋碳循環和儲碳機制;
- 加大對藍碳關鍵技術的科研投入,探索藍碳定價機制,支持海洋碳匯交易。
2、沈南鵬 全國政協委員、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關鍵詞:“雙碳”、低碳技術
夯實“雙碳”目標科學基礎,加速綠色低碳技術變革
“雙碳”提案中,沈南鵬建議要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必須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和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進一步推進綠色能源、綠色工業、綠色消費等各個環節的重大戰略技術研發儲備。包括以下三點:
- 面向碳中和需求找準科學問題切入,增設專項加強基礎前沿探索
- 完善碳中和技術投入各級保障,夯實低碳技術創新資金基礎
- 暢通基礎研究成果轉化通道,以市場應用帶動技術研發加速
3、尹同躍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關鍵詞:碳交易、碳排放
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納入碳交易管理。尹同躍建議:
- 工信部等部委重點研究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的效果,將它作為鼓勵傳統車廠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抓手,從而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
- 擴大碳交易行業范圍,將汽車行業包括在內,讓汽車企業參與CCER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
- 鼓勵跨行業企業通過碳市場交易推進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汽車行業將受惠跨行業碳交易得到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經濟效益。
數字經濟:數實融合,推動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經歷了幾年的基礎發展階段,隨著5G技術的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也將迎來下一個關鍵點。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當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正處于系統化、全方位融合的關鍵時期,但“數實融合”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技術應用與不同行業需求的適配性不強;不同數字工具間難以打通;數字化供需難匹配,缺乏規模化對接平臺等。
1、馬化騰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關鍵詞:數實融合、技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推進數字化轉型技術標準制定。針對當前“數實融合”面臨的問題,馬化騰建議:
- 引導數字科技企業面向核心產業和重點領域進行研發,推進數字化轉型技術標準制定,提高對“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升級支持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 前瞻研究新一代互聯網的關鍵技術與治理規則,探索數字化與低碳化協同發展的中國方案;
- 引導技術、資金等資源要素真正流向實體領域;
2、周鴻祎 全國政協委員、360創始人
關鍵詞:數字安全、新基建
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亟待將數字安全納入新基建。建議包括以下三點:
- 一是瞄準產業數字化新場景,同步規劃建設行業數字安全體系,保障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 二是要面向新型數字技術和應用場景,研究建設前瞻性的數字安全平臺體系。
- 三是建議以城市為主體,由政府統籌打造城市級數字空間安全基礎設施和應急體系,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3、楊元慶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
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
- 政府和相關協會共同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指數”,為評估中小企業發展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 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評估咨詢、培訓與資助方案,切實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會轉、不敢轉”的問題;
- 科學精準制定幫扶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包括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信貸支持政策、暢通市場化融資渠道
4、周云杰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關鍵詞: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
一、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城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周云杰建議:
- 支持全國重點省市先行先試,以工業互聯網構筑“數字經濟”產業底座,將工業互聯網作為串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脈絡。
-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級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鍵在線全覆蓋”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 引導產業鏈龍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共建垂直行業平臺;推動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企業規?;_展數字化升級,提升區域制造資源共享和協同水平。
二、推動開放開源,形成我國工業互聯網新優勢
周云杰建議:
- 打造以15家雙跨平臺為核心成員的中國工業互聯網頂級開源社區。
- 定向培育CAX、PLC等優質工業互聯網開源項目。
- 將開源技術和開源實訓融入教育體系,推動開源人才培養。
5、姚勁波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
關鍵詞:數字技術、數字化家政
應用數字技術推動家政行業提質擴容增效,服務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
姚勁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支持應用數字技術提升家政行業發展效率,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
- 提升家政行業數字化發展水平
- 推進家政行業標準化發展
- 構建數字化社區生活服務體系
結語
2021年,我國研發投入達2.7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2.44%,比上年增加14.2%。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2021年,我國技術交易成交額達3.73萬億元。截至去年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32.8萬家。
這兩組數據背后,是早在2006年制定的“科技強國”戰略的生根、開花、結果。
但站在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時間節點來看,今天依然只是一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的新開始。
兩會提案中蘊藏了“萬億”的新機會,值得我們共赴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