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科技自主創新對中國有多重要?”近日,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首席專家邢繼做客問答社區知乎,為“華龍一號”代言。
在回答網友上述提問時,邢繼表示,“華龍一號”是我國基于三十余年核電研發、設計、建設和運行經驗,自主研發并成功建設的先進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在設計、設備、燃料、軟件、建造、運行維護等領域均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

科學技術創新始終貫穿著中國核電技術的發展。隨著全球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之后,又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這一世紀工程承載了幾代核工業人的夢想,邢繼在回答中突出介紹了核電的安全保障:“‘華龍一號’創新性地采用‘能動加非能動’的安全設計理念,充分吸收了福島事故經驗反饋,滿足我國和國際最新核安全法規標準的要求,在安全、技術和經濟指標上達到或超過了國際三代核電用戶需求。”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作為“華龍一號”的總設計師,邢繼揭開了這一大國重器的安全秘密:“我們給它設計了雙層安全殼,安全殼的用料和結構都是現有核電技術里的最高級別,可以抵御大型飛機的撞擊。讓它可以抵御17級臺風、9級地震的強度。”
“可以這么說,針對‘華龍一號’防御能力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做了冗余設計,給它配備了世界上最堅固的盾牌。”邢繼說。

三代核電站建有三道安全屏障:燃料組件、一回路的壓力邊界和反應堆的安全殼。在任何事故情況下,只要這三道安全屏障有一道是保持完整的,就不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邢繼說:“‘華龍一號’在三道安全屏障上都采取了剛才所說的‘能動加非能動技術’,來保證每一道安全屏障的可靠性,能夠確保我們不會發生類似于福島這樣的核事故。”
知乎答主“唐果”在討論中點贊:“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后,美國核電站頻繁事故之際,歐洲核電處于休克狀態之時,中國第三代自主研發核電技術體系為世界提供高性價比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