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8月用電高峰即將來臨。記者了解到,大量數字化新技術被應用在今年的電力保供當中,來提升效率。為保障電廠的需求,煤炭生產在高位運行,同時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占比也顯著提升,為電力保供增添新動能。

進入7月,粵港澳大灣區31臺抽水蓄能機組最高單日發電量接近4000萬度,發電電能、啟停次數均創歷史新高。大量的數字技術被應用到抽水蓄能機組的運行中,通過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平臺實時掌握機組的健康狀態,實現遠程控制。

南方電網儲能公司運行公司生技部總經理 朱海峰:對全部抽水蓄能機組遠程集中控制,能夠提高控制效率2至3倍,迅速響應調度需求。

與此同時,廣東省天然氣電廠全景實時監測系統近日也投入使用,形成了天然氣系統與電力系統的聯合調度模式,在8月用電高峰時,可以更加靈活高效地調整天然氣機組的啟停和計劃出力。

南方電網廣東調控中心調度部安全管理組組長 周巍:廣東天然氣機組的裝機容量已超過3500萬千瓦,目前超九成的機組已接入天然氣全景實時監測系統,剩余的將在7月30日之前完成接入。
在國內煤炭的主產區,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基地,8月份,煤炭產量將繼續高位運行。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上灣煤礦綜采一隊隊長 苗玉春:我們這一刀煤可采2300多噸煤,一天最多能采4.1萬噸煤,一直在高位運行。我們已經安排好了8月份的生產計劃,保障煤電等下游用煤需求。

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預計,公司8月份新能源發電量達4.79億千瓦時,將分別送往內蒙古、遼寧、山東等地。同時,公司還有在建新能源項目36個,預計到年底在運規模突破700萬千瓦,實現裝機翻番,風電光伏發電量的比重也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