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頂層設計來了。
5月14日中午,國家發改委出臺2024年第20令宣布,《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下稱《基本規則》)已經于4月18日第11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這是18余年來中國首次對該規則進行修訂,原文件為2005年10月頒布的《電力市場運營基本規則》(原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10號)。
“2015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以來,電力市場建設快速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對修訂第10號令提出了迫切要求。”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盡管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中國電力市場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但各地在實際執行中還存在規則不統一、地方保護、省間壁壘等問題。
《基本規則》作為發改委的部門規章,是正在組織編制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N”基礎規則體系中的“1”,將為一系列電力市場基本規則等規范性文件提供依據。
《基本規則》共分為十一章45條,對新型經營主體進行了定義,對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容量交易等進行了明確。相比2005年的原文件,最顯著的變化是電力市場交易類型中新增了“容量交易”。
原文件表示,電力市場交易類型包括電能交易、輸電權交易、輔助服務交易等。新版《基本規則》則明確,電力市場交易類型包括電能量交易、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容量交易等。
容量交易的標的是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由發電機組、儲能等提供的能夠可靠支撐最大負荷的出力能力。
“根據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逐步推動建立市場化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探索通過容量補償、容量市場等方式,引導經營主體合理投資,保障電力系統長期容量充裕。”《基本規則》稱。
這意味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頂層設計確認將進行容量市場等建設,為新型儲能和發電企業提供一定成本回收空間。
5月13日午后,A股電力板塊短暫拉升,明星電力(600101.SH)和西昌電力(600505.SH)漲停。截至收盤,浙能電力(600023.SH)、甘肅能源(000791.SZ)、大唐發電(601991.SH)等股漲幅居前。
“如果說抽蓄兩部制電價落地之后,容量市場還存在不確定性的話。煤電容量電價出臺,政策信號已經很明顯了。”一位電力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業內對此已有預期。
目前國際上主流的容量電價機制包括稀缺定價機制、容量市場機制和容量成本補償機制。
2023年6月,新疆發改委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儲能健康有序發展配套政策的通知》,提出試行獨立儲能容量電價補償,在國家出臺統一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政策前,對新疆投運的獨立儲能先行按照放電量實施0.2元/千瓦時的容量補償。
隨后,山東省出臺《支持新型儲能健康有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也表示,完善電網側新型儲能市場化“兩部制”上網電價機制,其中新型儲能向電網送電時,可根據月度可用容量獲得容量電價補償,具體補償標準根據當月電力市場供需確定。
除了新增容量交易,《基本規則》還完善了電能量、輔助服務交易等定義和交易方式。
其中,根據交易周期將電能量交易分為電力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包括調頻、備用和調峰等有償電力輔助服務。電能量交易可通過雙邊交易和集中交易方式開展,具備條件的輔助服務采用市場競爭方式確定提供者。
此外,國家能源局表示,非化石能源發電逐步轉變為裝機和電量主體,化石能源發電向電力支撐主體轉變,新型儲能、虛擬電廠、負荷聚集商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迅速發展。
《基本規則》因此將儲能企業、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納入了電力市場成員中的經營主體。
2015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對推進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做出了總體部署;2022年1月,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
在政策推動下,中國電力市場建設持續推進。2023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5.6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從2016年不到17%上升至61.4%。
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負責人表示,今年將修訂出臺《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編制印發《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電力市場準入注冊基本規則》《電力市場計量結算基本規則》。
這將建立形成以《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為基礎,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規則為主干,信息披露、準入注冊、計量結算規則為支撐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N”基礎規則體系,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奠定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