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浙江天臺縣供電局對勞動路步行街等居民區的首期用電信息采集器安裝工程竣工。從此,當地抄表工足不出戶,敲敲鍵盤就能知道居民的電表度數。
該局于6月20日啟動全縣居民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工程。該系統將使全縣近百年的抄表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
自上世紀20年代該縣有電歷史以來,上門抄表始終是唯一的抄表工作方式。據解放前參加工作的天臺供電局老干部陳建漢介紹,解放前電燈公司對居民安裝“壓剎表”,派人員夜間打著燈籠上門抄電度,同時檢查有無竊電現象。至2000年前后,供電公司開始對部分居民小區集中裝表,使用電子抄表機“一鍋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需要人員到達現場操作。近百年來,上門抄表這種工作方式不僅耗費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且有時還出現抄表不到位和漏抄、錯抄等情況。為徹底改變現狀,天臺供電局根據上級有關精神,加快推廣實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
該系統是國家電網公司和浙江省電力公司確定的未來3至5年內智能電網建設的重點項目。該系統以每一個集中裝表的樓道表箱或相鄰多個樓道表箱為單位,安裝帶無線通信模塊的采集器,實時采集電能表數據,并通過公網無線通道將居民用電信息直接上傳至系統主站,使管理人員在辦公室里輕點鼠標就能完成抄表數據錄入等工作。
抄表工葛師傅說:“過去挨家挨戶抄完幸福花苑小區所有電表需要兩個工作日,不但人很辛苦,而且有時還要漏抄或錯抄。而今只須敲敲鍵盤就能查看每個用戶的即時電度,還能保證準確無誤,真是省時省力。”
據悉,該系統按計劃將在三到五年內覆蓋全縣用戶,并建立起智能用電服務體系。
該局于6月20日啟動全縣居民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工程。該系統將使全縣近百年的抄表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
自上世紀20年代該縣有電歷史以來,上門抄表始終是唯一的抄表工作方式。據解放前參加工作的天臺供電局老干部陳建漢介紹,解放前電燈公司對居民安裝“壓剎表”,派人員夜間打著燈籠上門抄電度,同時檢查有無竊電現象。至2000年前后,供電公司開始對部分居民小區集中裝表,使用電子抄表機“一鍋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需要人員到達現場操作。近百年來,上門抄表這種工作方式不僅耗費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且有時還出現抄表不到位和漏抄、錯抄等情況。為徹底改變現狀,天臺供電局根據上級有關精神,加快推廣實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
該系統是國家電網公司和浙江省電力公司確定的未來3至5年內智能電網建設的重點項目。該系統以每一個集中裝表的樓道表箱或相鄰多個樓道表箱為單位,安裝帶無線通信模塊的采集器,實時采集電能表數據,并通過公網無線通道將居民用電信息直接上傳至系統主站,使管理人員在辦公室里輕點鼠標就能完成抄表數據錄入等工作。
抄表工葛師傅說:“過去挨家挨戶抄完幸福花苑小區所有電表需要兩個工作日,不但人很辛苦,而且有時還要漏抄或錯抄。而今只須敲敲鍵盤就能查看每個用戶的即時電度,還能保證準確無誤,真是省時省力。”
據悉,該系統按計劃將在三到五年內覆蓋全縣用戶,并建立起智能用電服務體系。